字好书
又和八首

《又和八首》

时间: 2025-07-28 00:19:04

诗句

白首还乡铁铸关,云泥不复计飞蟠。

原田高下雨三日,庵屋中分云半间。

麻麦芃芃回秀色,茅柴薄薄暂酡颜。

若非铃合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19:04

原文展示:

白首还乡铁铸关,
云泥不复计飞蟠。
原田高下雨三日,
庵屋中分云半间。
麻麦芃芃回秀色,
茅柴薄薄暂酡颜。
若非铃合诗筒至,
身在华胥的未还。

白话文翻译:

白发苍苍的我回到故乡,
铁铸的关口依然屹立。
云雾与泥土不再去计较那飞舞的盘旋。
原野上高低不平,雨下了三天,
庵屋中云雾分开,半间屋子在云间。
麻和麦子茂盛,色泽鲜艳,
茅草和柴火薄薄的堆积,脸上带着微微的红晕。
若不是铃声伴随诗筒的到来,
我可能还身处华胥的梦中。

注释:

  • 白首:年老,白发。
  • 铁铸关:比喻坚固的防线或屏障。
  • 云泥:形容事物的差异,云与泥土的对比。
  • 飞蟠:指飞舞盘旋的样子。
  • 原田:广阔的田野。
  • 麻麦:指麻和小麦,表现丰收的景象。
  • 茅柴:茅草与木柴,构成乡村的生活场景。
  • 铃合诗筒:铃声响起,伴随诗歌的到来。
  • 华胥:传说中的美好境界,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1187年,卒于1269年。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代表了宋代诗歌的多元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情眷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在经历了动荡的历史和个人的坎坷后,诗人回到故乡,面对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沧桑,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又和八首》以“白首还乡”开篇,直接点出诗人的身份和心情,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既朴素又生动,体现了乡村的宁静与恬淡。尤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描绘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哲思,云泥不复计飞蟠,仿佛在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诗中提到的“麻麦芃芃回秀色”,更是通过丰收的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可以说是温柔而又略带感伤,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最后一句“若非铃合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诗人可能在美好的梦境中迷失,但诗歌的到来使他重新觉醒,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依旧在继续。这种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使得全诗在情感上更为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首还乡铁铸关:白发的我回到故乡,面对着坚固的关口,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故乡的稳固。
  • 云泥不复计飞蟠:不再去计较云与泥的差异,反映了对名利与纷争的超脱。
  • 原田高下雨三日:描绘乡间田野经历了三天的雨水,表现自然的滋润。
  • 庵屋中分云半间:庵屋里,云雾分开,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麻麦芃芃回秀色:丰收的麻和小麦象征着生活的富饶与希望。
  • 茅柴薄薄暂酡颜:茅草和柴火恰似生活的简单与温暖,脸上洋溢着微微的红晕。
  • 若非铃合诗筒至:若不是铃声伴随诗歌的到来,暗示着诗歌的启发与慰藉。
  • 身在华胥的未还:可能在理想的境界中未能回归现实,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首还乡”与“云泥不复”,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华胥”的使用,象征着理想的幻境。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故乡的眷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美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沉重的历史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首:象征岁月与沧桑。
  • 铁铸关:坚固的生活背景,象征稳定与安全。
  • 云泥:代表人事的差异与对比。
  • 麻麦:象征丰收与希望。
  • 铃合诗筒:代表文学与艺术的启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首”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人
    • B. 白发苍苍的老人
    • C. 中年人
    • D. 小孩
  2. “云泥不复计飞蟠”表明诗人对什么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超脱纷争
    • C. 生活无忧
    • D. 对自然的厌倦
  3. “麻麦芃芃”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丰收与希望
    • C. 衰败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又和八首》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情感和生活的沉思,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一种宁静的心境。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谨常以墨戏见遗作此答之 将至宋先寄相之二首 江边简新之 閒居 閒居 简子苍 简张子伟 简友人 简田升之时升之赴金陵 简航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事功 桴鼓 尣字旁的字 雕龙绣虎 尸字头的字 镇绥 言字旁的字 废耳任目 迫结尾的成语 行字旁的字 比张比李 奥旨 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挺胸凸肚 秋风扫落叶 十字旁的字 陟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