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18
绕林寻香不见,对花写貌失真。
痴人鼻孔无辨,俗子毫端有尘。
在树林里寻找香气却没有看到,
对着花儿描绘的容貌却失去了真实。
痴迷的人鼻孔里无法分辨香味,
世俗的人笔尖上却沾满了尘埃。
本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对人们对自然美和艺术表现的认识的反思。诗中提及的“痴人”和“俗子”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庸俗之人的一种批判,揭示他们无法识别真正美的无能。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云谷,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擅长诗词及散文。其诗风清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的交替阶段。诗人通过对花香的追寻与艺术创作的探讨,表达对真实与虚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多元与复杂。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寻求自然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失落和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寻香的过程,表面上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实际上却暗藏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失真”得到了强调,说明即使面对再美的事物,也难以捕捉到其真实的本质。
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痴人”和“俗子”的描写,诗人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美时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与能力。痴人因无知而无法辨别真正的美,而俗子则因世俗的污浊而无法欣赏到纯粹的艺术。整体上,诗歌在对比中展示了人的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面临的现实困境,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深入思考。
诗中“痴人”指的是?
诗中“俗子”所代表的是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加强调对美的失落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恬淡的自然美。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