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38
上苑凉釭起,西山瑞霭浓。
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
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
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
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
遥传北伐诏,光耀紫泥封。
在凉爽的夜晚,园中的灯火亮起,西山上弥漫着浓厚的祥瑞云气。
玉制的车辇驶向天汉之路,金色的殿宇在正午时分敲响钟声。
身佩剑佩的官员们在香炉旁聚集,旌旗在阳光下投下重重的影子。
宫墙外垂落着杨柳,水边的栏杆上盛开着芙蓉。
万舞之人纷纷朝向丹凤,成千上万的官员都识得龙袍。
远处传来了北伐的诏令,紫泥封印光耀熠熠。
谢榛(约1567-1624),字宗子,号则山,明代诗人,出生于江苏。谢榛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花鸟等题材。其诗风受王维、李白影响,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
这首诗作于明朝万历年间,正值国家动荡、北方敌国频繁侵扰时期。作者在此时写作,旨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朝廷的期盼。
《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是一首典型的古诗,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壮丽与官场的繁华。开篇描绘了凉爽的夜晚,灯火通明,西山祥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两句,展现了皇宫的威仪,象征着皇权的庄重与神圣。
诗中“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两句则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官员们在香炉旁集聚,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朝会做准备,暗示着朝政的繁忙与复杂。而“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则描绘了宫廷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的两句“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表现了朝廷的繁荣与文官的朝拜,遥传北伐的诏令则暗示了国家的危机,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北方战事的关注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明代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国家命运的紧迫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景象与官员的活动,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皇权的尊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中“凉釭”指的是什么?
“万舞趋丹凤”中的“丹凤”象征什么?
本诗反映了哪个历史背景?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谢榛的这首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皇权的尊重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杜甫的《春望》则更侧重于对战乱带来的苦痛的直接描写。两者均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