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

《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

时间: 2025-05-01 04:22:38

诗句

上苑凉釭起,西山瑞霭浓。

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

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

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

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

遥传北伐诏,光耀紫泥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2:38

原文展示:

上苑凉釭起,西山瑞霭浓。
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
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
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
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
遥传北伐诏,光耀紫泥封。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夜晚,园中的灯火亮起,西山上弥漫着浓厚的祥瑞云气。
玉制的车辇驶向天汉之路,金色的殿宇在正午时分敲响钟声。
身佩剑佩的官员们在香炉旁聚集,旌旗在阳光下投下重重的影子。
宫墙外垂落着杨柳,水边的栏杆上盛开着芙蓉。
万舞之人纷纷朝向丹凤,成千上万的官员都识得龙袍。
远处传来了北伐的诏令,紫泥封印光耀熠熠。

注释:

  • 凉釭:指园中点燃的灯火,象征清凉的夜晚。
  • 瑞霭:祥瑞的云气,寓意吉祥。
  • 玉珂:玉制的车辇,象征着皇权。
  • 金阙:金色的宫殿,指皇宫。
  • 剑佩:指官员佩戴的剑和饰物,象征权威。
  • 旌旗:指军旗,象征着军事力量。
  • 衮龙:皇帝的龙袍,象征着皇权和地位。
  • 紫泥封:紫泥印章,象征皇帝的权威和正式的命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67-1624),字宗子,号则山,明代诗人,出生于江苏。谢榛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花鸟等题材。其诗风受王维、李白影响,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朝万历年间,正值国家动荡、北方敌国频繁侵扰时期。作者在此时写作,旨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朝廷的期盼。

诗歌鉴赏:

《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是一首典型的古诗,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壮丽与官场的繁华。开篇描绘了凉爽的夜晚,灯火通明,西山祥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两句,展现了皇宫的威仪,象征着皇权的庄重与神圣。

诗中“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两句则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官员们在香炉旁集聚,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朝会做准备,暗示着朝政的繁忙与复杂。而“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则描绘了宫廷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的两句“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表现了朝廷的繁荣与文官的朝拜,遥传北伐的诏令则暗示了国家的危机,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北方战事的关注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明代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国家命运的紧迫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苑凉釭起”:描绘了园中夜晚点燃的灯火,传递出清凉的意境。
  2. “西山瑞霭浓”:描绘西山上祥瑞的云气,寓意吉祥。
  3. “玉珂天汉路”:玉制车辇在天汉之路上行驶,象征着皇权的威严。
  4. “金阙午时钟”:金色宫殿在正午敲响钟声,表现出皇宫的庄重。
  5. “剑佩炉香近”:官员们聚集在香炉旁,暗示朝政的繁忙。
  6. “旌旗日影重”:军旗在阳光下投下重重的影子,显示出紧张的氛围。
  7. “宫墙落杨柳”:宫墙外垂落的杨柳,描绘了自然的美。
  8. “水槛出芙蓉”:水边的栏杆上盛开着芙蓉,增添了诗的柔美。
  9. “万舞趋丹凤”:众人朝向丹凤,象征着对皇权的尊重。
  10. “千官识衮龙”:千官皆识得龙袍,表明对皇帝的尊崇。
  11. “遥传北伐诏”:远处传来北伐的命令,暗示国家的危机。
  12. “光耀紫泥封”:紫泥印章光芒四射,象征着权威与命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官员和皇权通过舞蹈与龙袍的意象形象化,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景象与官员的活动,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皇权的尊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釭:象征宁静的夜晚与思考的时光。
  • 瑞霭:象征吉祥与美好的预兆。
  • 玉珂:象征皇权与尊贵。
  • 金阙:象征强大的国家与威严的朝廷。
  • 旌旗:象征军队的力量与国家的安全。
  • 衮龙:象征皇帝的权威与地位。
  • 紫泥封:象征正式的命令与权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凉釭”指的是什么?

    • A. 夜晚的灯火
    • B. 白天的阳光
    • C. 星星
    • D. 月亮
  2. “万舞趋丹凤”中的“丹凤”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皇权
    • C. 自然
    • D. 诗歌
  3. 本诗反映了哪个历史背景?

    • A. 明朝的繁荣
    • B. 明朝的战乱
    • C. 清朝的兴起
    • D. 唐朝的文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谢榛的这首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皇权的尊重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杜甫的《春望》则更侧重于对战乱带来的苦痛的直接描写。两者均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谢榛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孔周翰尝令仙源中秋以事留东武时陈君荣右王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古意 种德亭(并叙) 夜行观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次韵王晋卿惠花栽栽所寓张退傅第中一首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蝶恋花 十拍子(暮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勤则不匮 筠床 包含鹫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嗟嗟 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宇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迁调 靑字旁的字 猛虎扑食 黽字旁的字 人足家给 歃血而盟 罐子 钟情 死相枕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