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19:20
别匡山
作者: 李白 〔唐代〕
晓峰如画参差碧,
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
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
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
已将书剑许明时。
清晨的山峰如画般参差错落,
藤影在微风中摇曳,轻拂着栏杆。
林间小路上常有犬吠相伴,
人世间归来时总有樵夫同行。
看那云游的客人倚靠在啼叫的猿树下,
洗钵的僧人来到失鹤的池边。
不要怪我无心眷恋这清幽的境地,
我早已将书剑许诺给明朗的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追求自由与理想。
创作背景: 《别匡山》创作背景多与李白游历山川、感受自然的经历有关,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别匡山》通过精致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李白对山水的热爱与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直接引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绘,既营造了清晨的宁静,又展现了山峦的美丽。接着“藤影风摇拂槛垂”中,藤影的轻柔与微风的互动,使画面更具动感,仿佛让读者也感受到那清新的空气。
诗中提到的“野径来多将犬伴”则带入了世俗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后半部分的描写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化,尤其是“看云客倚啼猿树”,在这宁静的氛围中,云游的客人与啼叫的猿声相伴,既有孤独的思索,又有对自然的依恋。
最后两句“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挣扎。虽然身处于美丽的自然之中,李白的心却向往着更为广阔的未来与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身处美景之中,心中仍有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峰”指的是什么?
“藤影风摇”的意思是?
“已将书剑许明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