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0:05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的鲁儒(儒生)在谈论五经的情景,他已白发苍苍,死守着那些陈旧的章句。询问他关于国家治理的策略,回答却模糊不清,仿佛陷入了烟雾之中。他脚上穿着远行的鞋子,头上戴着方形的山巾,缓缓地沿着笔直的道路走去,尚未行走就已经扬起了尘土。秦国的丞相府并不重视像他这样的道德高尚之人。你并不是像叔孙通那样的人,与我本是有着不同的缘分。时局尚未到达,还是回去汶水旁耕作吧。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才华横溢而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壮丽,也有细腻的柔情。
《嘲鲁儒》写于李白的游宦生涯中,表现了他对当时儒生的讽刺与批判,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和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嘲鲁儒》通过描绘一位老儒者的形象,展现了李白对儒家学说的质疑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中老儒者虽通古今典籍,却在治国理政时显得无能,为何?因为他固守古老的章句,无法适应变化的时代。这种对传统学问的讽刺,恰恰体现了李白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洞察。
诗中的“茫如坠烟雾”形象生动,暗示了儒者的思想迷茫。李白以“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的形象,反映了他自己志向远大的情怀,试图从中与当时儒者的局限性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的结尾“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则是李白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他对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当时儒者思想的批判,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同时表现了他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
《嘲鲁儒》的作者是?
“足著远游履”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秦家丞相府”主要讽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