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3:28
于阗采花
作者: 李白 〔唐代〕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在于阗采花的人,自言花儿相似。
明妃一朝西去入胡地,胡中美女多得羞死。
于是才知道汉地有许多美人,胡地没有花儿可以相比。
丹青能让丑者变得美丽,而无盐却困在深宫之中。
自古以来就妒忌蛾眉,美丽的牙齿被胡沙埋没。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豪放的个性和才华而闻名。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以李白自身的经历和感情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世界。
《于阗采花》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相对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中通过对比汉地与胡地的美丽女子,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于阗采花》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对比的作品,通过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李白对女性美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引出,暗示了采花者自以为是的态度,表现了对美的自信和欣赏。接着,诗人提到“明妃一朝西入胡”,通过王昭君的历史典故,反映出美丽与命运的关系。王昭君的美丽在胡地得以彰显,却因和亲而被迫远离故土,诗人对此感到惋惜。
诗中进一步对比汉地与胡地的美女,“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表现出汉地女性的美丽与胡地的无可比拟。随后提到“丹青能令丑者妍”,暗示艺术可以改变外貌,但“无盐翻在深宫里”的情感却让人感到无奈,深宫中的美丽被掩埋,无法被世人瞩目。
最后一联“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则点出了妒忌的主题,历史上许多美丽的女子因为她们的美而受到妒忌,最终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对美的赞美,也深入探讨了命运与环境对美的影响,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欣赏,同时也反映出历史与命运对美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感慨。诗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对被社会与历史所埋没的美丽表示同情与惋惜。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明妃”是谁?
A. 王昭君
B. 杨贵妃
C. 甄氏
D. 西施
填空题:诗中提到“丹青能令丑者妍”,意指什么?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汉地女性美的赞美。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