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孟子·善与人同

《孟子·善与人同》

时间: 2025-05-03 23:10:51

诗句

善出於人元即性,在人在我本无殊。

常人未免为私累,上圣之心道与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0:51

原文展示

善出於人元即性,在人在我本无殊。常人未免为私累,上圣之心道与惧。

白话文翻译

善良出自于人的本性与生俱来并无差别。常人难免受到私欲的束缚,而圣人的内心则对道理和恐惧有着深刻的理解。

注释

  • :指人的善良本性。
  • :指根本、本源。
  • :就是、乃是。
  • :不同。
  • 常人:普通人,常人。
  • 未免:难免,难以避免。
  • 私累:私欲的束缚或牵制。
  • 上圣:指智慧或德行高尚的人。
  • 道与惧:对道理的理解和对不正之事的恐惧。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善出於人元即性”借鉴了儒家思想,强调人性本善的理念,出自《孟子》一书,孟子认为人皆有善性,只是后天环境使人偏离。此句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哲理性的诗作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结合道德伦理与个人感悟,展现出一种理性思考的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人性和道德的关注尤为强烈。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借古人之言,抒发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善与人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通过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展现出了诗人对人类本质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善出於人元即性”引入,指出善良是人类的根本属性,强调了人性中的善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这种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契合。

接着,诗人提到“常人未免为私累”,意指普通人受到私欲的影响,难以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善良。这一段揭示了人性中私欲的普遍性,使得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往往会迷失自我,偏离善良的本性。然而,上圣之人,心中有道,能够超越这些私欲,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对道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流露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哲理的思考,使得读者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善恶的辩证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善出於人元即性:善良是人类的本性,生来如此。
  2. 在人在我本无殊:在任何人身上,善良的本质是相同的。
  3. 常人未免为私累:普通人难以摆脱私欲的羁绊。
  4. 上圣之心道与惧:圣人的内心深知道理,对不正之事心生恐惧。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结构严谨,前后对仗工整,体现出对称之美。
  • 比喻:通过“私累”比喻人们被私欲所束缚,增强了表达的直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探讨人性与道德,表明人性本善的道理,同时警示人们要警惕私欲,以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人性中的光明面。
  • 私累:象征着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指向人们的私欲与自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善”指的是什么? A. 人的本性
    B. 社会的规范
    C. 个人的利益

  2. “常人未免为私累”中的“私累”指的是什么? A. 社会责任
    B. 个人的私欲
    C. 朋友的帮助

  3. 诗中提到的“上圣”指的是? A. 普通人
    B. 德行高尚的人
    C. 贪婪之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对人性和道德的论述。
  • 《庄子》:对人性、自由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孟子》中的人性论:与陈普的诗歌在对人性本善的观点上有共鸣,但《孟子》更侧重于理论探讨,而陈普则通过诗歌表达了更为情感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论语》
  • 《孟子》
  • 《庄子》
  • 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涉及人性、道德哲学和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满江红(和监田驿驹父留题) 满江红 敬题约园忠义专祠录 满江红 其七 过黄梁梦有感 满江红 用任、彭二子原韵 满江红·六皆重过敝邑,水阻兼旬,游醮极欢,于其行也,赋此送之 其一 满江红·衮衮诸公 满江红 满江红 残臈二十五日江路冲寒,赋此为蛮天雪印 满江红 南洋春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肯一世 高字旁的字 蛋白质 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绣花枕头 言慧珠 足字旁的字 海战 病字头的字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面不改容 匿迹潜形 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三沐三薰 兼容并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