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25
原文展示:
首阳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与逊国一同来访求圣人的谋略,恰好目睹了争夺国家的誓师场面。 以生活在汤武时代的战争日子为耻,宁愿死在唐虞时代的和平礼让之地。 大义充盈于身,怎会因饥饿而死,清白的灵魂不应无存。 始终如一,超越了天地的界限,虽有双名之骨,此行却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忠诚、节操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不满,向往古代理想政治的时代背景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汤武时代的战争与唐虞时代的和平,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礼让的向往。诗中“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一句,强调了坚守道义的重要性,即使面临困境也不放弃。最后两句“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与孤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和平与礼让的向往,以及对坚守道义的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耻生汤武干戈日”中的“汤武”指的是谁? A. 商汤和周武王 B. 尧和舜 C. 禹和启 答案:A
诗中“宁死唐虞揖让区”中的“唐虞”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和平与礼让 C. 贫困 答案:B
诗中“大义充身安是饿”表达了什么? A. 对饥饿的恐惧 B. 对道义的坚守 C. 对死亡的接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