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节斋陈叔方寺丞

《寄节斋陈叔方寺丞》

时间: 2025-05-03 21:55:11

诗句

今时古君子,玉立众人间。

再世黄叔度,三生元鲁山。

把麾浑细事,忧国欲愁颜。

恨不频相见,空书谩往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5:11

原文展示:

今时古君子,玉立众人间。
再世黄叔度,三生元鲁山。
把麾浑细事,忧国欲愁颜。
恨不频相见,空书谩往还。


白话文翻译:

如今的古代君子,如同玉石般矗立在人群之中。
就像重生的黄叔度,三生三世仍在元鲁山。
他对琐事的掌控,满怀忧国之情,面容愁苦。
可惜我们不能常常见面,空有书信来往。


注释:

  • 今时古君子:指当今的人中如古代君子般高尚的人。
  • 玉立:像玉石一样挺立,形容人的高洁气质。
  • 黄叔度:黄叔度,字公度,是东汉时期的名士,象征品德高尚的人。
  • 元鲁山:元鲁山,历史上有名的山,常用以指代隐士或高洁之人居住的地方。
  • 把麾:指指挥或掌控。
  • 忧国欲愁颜:因忧国而面露愁苦之色。
  • 恨不频相见:遗憾不能常常见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宗道,号复古,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古代名士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与对现实的不满交织在一起,流露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古君子”开篇,表达人们对古代高洁人格的向往。作者将当今的君子比作“玉立众人间”,形象地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气质与品德的高尚。接着提到“再世黄叔度”,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进一步强调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及忧国之情,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怀。此时的社会环境,因战乱与动荡,诗人感到忧虑与愁苦,显现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责任感。

最后一句“恨不频相见”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尽管有书信往来,但无法面对面交流,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和对真挚友情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君子的赞美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时古君子,玉立众人间:描述当代君子的卓越与高洁,仿佛在众人中如同玉石般闪耀。
  • 再世黄叔度,三生元鲁山:用黄叔度的典故强调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暗示希望能再次相遇。
  • 把麾浑细事,忧国欲愁颜: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大事,忧虑国事带来的愁苦。
  • 恨不频相见,空书谩往还: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虽然有书信,但无法常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子比作“玉”,象征高洁。
  • 典故:提及黄叔度,增加诗的历史深度。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对现实的忧虑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君子:象征品德高尚的人。
  • :代表高洁与美德。
  • 忧国:体现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忧虑。
  • 书信: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君子”比作什么? A. 金
    B. 玉
    C. 石

  2. “恨不频相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黄叔度”是谁的代称? A. 隐士
    B. 贤者
    C. 士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田园诗的特点。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送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责任,展现出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月奉教作 四月奉教作 春日游苑喜雨应诏 送李邕(一作送李安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名 爿字旁的字 傲贤慢士 乚字旁的字 踏罡步斗 盅虿之谗 牛字旁的字 挠度 香字旁的字 坐于涂炭 角字旁的字 斋主 年尽岁除 葭莩之亲 邯郸匍匐 包含馋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