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5:46
邦计伤虚耗,边民苦乱离。
诸公事缄默,三学论安危。
灾异天垂戒,修为国可医。
传闻上元夜,绝似太平时。
国家的计谋伤害了虚耗,边境的百姓苦于离乱。
众公卿对此事保持沉默,三学的讨论关乎安危。
灾难和异象天降警示,修身齐家治国可以医治。
听闻上元的夜晚,宛如太平盛世。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元亨,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对时事的关心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边境不宁的年代。诗人通过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是一首充满政治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就提到“邦计伤虚耗”,揭示了当时国家在治理上的失误,强调了国家策略的无效与资源的浪费。接着提到“边民苦乱离”,令读者感受到百姓在国家动荡中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
在诗中,作者提到“诸公事缄默”,暗示着当时统治者的沉默与无作为,进而引出“三学论安危”的深刻思考,指出学术上的研讨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后半部分提到“灾异天垂戒”,体现了天命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警示人们要重视修身齐家治国,以应对国家的危机。
最后一句“传闻上元夜,绝似太平时”,通过对比上元夜的繁华与现实的动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这首诗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国家治理、百姓生计与社会责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政策失误的反思、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治国安民的渴望,揭示了社会责任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三学”指的是哪三类学问?
A. 儒学、法学、历史学
B. 儒学、法学、兵学
C. 儒学、诗学、书法
诗人通过“上元夜”与“太平时”的对比想表达什么?
A. 对节日的喜爱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国家乱局的无奈
“诸公事缄默”意味着什么?
A. 当权者积极作为
B. 当权者对国家问题的沉默
C. 当权者对百姓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