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已亥杂诗 58

《已亥杂诗 58》

时间: 2025-05-04 01:40:15

诗句

张杜西京说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

导河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0:15

原文展示

已亥杂诗 58

张杜西京说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
导河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譁。

白话文翻译

张九龄和杜甫在西京谈论外戚,
我在这里讲述段家的金沙。
黄河的石头最终流入东海,
一字的源流奠定了万古的喧哗。

注释

  • 张杜西京:指的是唐代的张九龄和杜甫,张九龄以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著称,杜甫则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外家:指的是外戚,即皇亲国戚,常常在政治中发挥作用。
  • 斯文:这里指文采或文风。
  • 段金沙:可能指段氏家族或段家的一种文风或典故。
  • 导河:指黄河,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源流。
  • 积石:指黄河中的石头,象征着历史的积淀。
  • 归东海:意指最终的归宿,代表着大自然的循环。
  • 一字源流:指文字的源流,强调文字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佩瑶,号秋壑,晚号湘叟,清代末年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在诗歌、散文和思想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以其敢于直言、批判时政而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的时期,龚自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张九龄与杜甫的谈话开篇,强调了外戚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出了作者对段家文化的探讨。诗中提到的“导河积石归东海”,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观,也隐喻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流淌的水流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一字源流奠万譁”则展现了文字的力量,暗示着文字能够影响历史的走向,形成社会的喧嚣与繁荣。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敬畏,显示出一种历史观的深度与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张杜西京说外家:提及张九龄和杜甫,暗示时政与文化的交织。
  • 斯文吾述段金沙:表达了对段家文化的赞美,强调文化的传承。
  • 导河积石归东海:描绘自然的景象,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流动。
  • 一字源流奠万譁:强调文字的力量,暗示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张杜西京”和“导河积石”,形成了整齐的句式。
  • 隐喻:将黄河与文化、历史相联系,表现了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诗中探讨了历史与文化的关系,强调了文字和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中华文化的根源与历史的积淀。
  • 外家:象征权力与政治的复杂性。
  • 段金沙: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家族的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九龄和杜甫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外戚
    B. 文人
    C. 皇帝
    答案:B

  2. “导河积石归东海”中的“导河”指的是哪条河流?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斯文”指的是什么? A. 书法
    B. 文采
    C. 诗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与杜甫的《春望》都涉及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但龚自珍的诗更注重对文化传承的赞美,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现实的困境与国家的兴衰。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集》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同杏丈、彦通泛舟南湖,止于觚斋,时主人游沪未归,赋小词二章留赠 其二 浣溪沙 再和 浣溪沙 岁杪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少蕴内翰同年宠速,且出后堂,并制歌词侑觞,即席和韵二首) 浣溪沙 其二 题妍华支颐小立照影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貝字旁的字 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素开头的成语 送恤 怀伤 窝儿里反 驻藏大臣 狼吞虎咽 艮字旁的字 临机立断 恶衣恶食 鸾交凤俦 金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炎霭 冷碟 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