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卜算子 其六

《卜算子 其六》

时间: 2025-05-09 09:52:57

诗句

刻翠竹声寒,埽绿苔文细。

四壁花藏一寺山,香国閒中味。

对镜两蛾颦,想像西施醉。

欲唤鸱夷载拍浮,可解伤春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52:57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其六
作者: 郑文焯 〔清代〕
刻翠竹声寒,埽绿苔文细。
四壁花藏一寺山,香国闲中味。
对镜两蛾颦,想像西施醉。
欲唤鸱夷载拍浮,可解伤春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寒冷的翠竹声和精致的绿苔。寺庙四壁上开满鲜花,散发着香气,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对着镜子,看到自己微微皱眉,想起西施那醉人的样子。心中想要呼唤鸱夷(古代一种乐器)来伴奏,浮动的乐声也许能缓解我对春天的怅惘之情。

注释:

  • 刻翠竹声寒:刻意呈现竹子的寒意与清冷之声。
  • 埽绿苔文细:细致的绿苔如同文绣般的精美。
  • 香国闲中味:香气四溢,给人以悠闲的享受。
  • 对镜两蛾颦:指眉头微皱的样子,像两只蛾子。
  • 西施:古代美女,以美丽著称,常被用作美的象征。
  • 鸱夷: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用于乐曲伴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文焯(1645年-1710年),字子钟,号惺斋,清代诗人。其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们对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与表达的时期,郑文焯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柔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恬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细腻情感。开头两句通过“寒”和“细”两个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精致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竹声与看到绿苔的细腻。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寺庙与花香,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镜而颦的意象,既反映出女性的美丽,也暗含了一种内心的忧愁与思念。最后,作者以“欲唤鸱夷载拍浮”结束,表达了对音乐的渴望,似乎希望借助乐声来解开心中的愁苦。整首词在意象上相辅相成,情感自然流露,给读者以深刻的共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刻翠竹声寒:用“刻”字强调竹子声音的清冷,突出了环境的宁静。
    • 埽绿苔文细:绿苔的细致如同文绣,体现出自然的精妙之处。
    • 四壁花藏一寺山,香国闲中味:寺庙四周鲜花缭绕,香气扑鼻,营造出一种悠闲宁静的气氛。
    • 对镜两蛾颦:镜中映出微皱的眉头,暗示内心的忧思。
    • 想像西施醉:通过西施的美丽,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欲唤鸱夷载拍浮:渴望通过音乐的伴奏来舒缓内心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苔文细”,把绿苔比作精致的文绣,形象而生动。
    • 拟人:竹声与香气似乎在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 翠竹:象征清雅与高洁,传达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
  • 绿苔:代表宁静与细腻,暗含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西施:美的象征,体现出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 鸱夷:乐器象征,带来音乐的美感,能够解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谁的象征?

    • A. 忍耐
    • B. 美丽
    • C. 富贵
    • D. 忧愁
  2. “刻翠竹声寒”中的“寒”字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寂静
    • C. 冷清
    • D. 忧愁

答案

  1. B. 美丽
  2. C. 冷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但更加直接;而《卜算子 其六》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内心情感,两者风格各异,但同样传达了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郑文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代寿昌州守叔祖) 水调歌头 其二十三 题临江驿和徐意一韵 知刘舍人咏秋千 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和刘清叔檀溪韵 管顺甫以湘竹为青奴儿贶为名湘夫人赋以谢之 咏衡岳禹柏 贺新凉(巧夕雨,不饮,啜茶而散) 题宜兴庵壁 挽肇庆胡守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炯鉴 横眉冷目 靑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血气未动 乌头网 贫协 地覆天翻 乚字旁的字 弦无虚发 以卵就石 厚结尾的成语 阻郁 谠论侃侃 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