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41
作者: 陈尧叟 〔宋代〕
山人之所隐,临海赤城閒。
天台峰峨峨,剡水声潺潺。
绝顶一室非尘寰,忘形终日同云閒。
仙軿每戾止,人迹绝跻攀。
沆瀣挹朝味,冰雪留童颜。
手持百首还元诗,诗成自谓人不知。
世人得之蹈,希夷自此游。
朝市皆争识形仪,承祯以道遇明主。
子训卖药归会稽,张君今能尽继之。
冥冥孤鸿东南飞,邈然不自烟霞期。
隐居的山人,悠闲地临海而居。
天台山巍峨高耸,剡水流淌声音潺潺。
绝顶的小屋远离尘世,整日与云霞为伴,忘却了形体。
仙车每次停留,这里的人迹罕至,攀登的人更是寥寥。
清晨的味道如沆瀣般甘美,冰雪让童颜永驻。
手中持有百首元诗,成诗后自觉无人知晓。
世人若能欣赏,便能从此悠游自在。
朝市上大家争相识别其形仪,承祯之道遇见明主。
子训卖药归会稽,张君此行能传承此道。
孤鸿在冥冥之中向东南飞去,远离烟霞的约定。
作者介绍: 陈尧叟是宋代的诗人,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作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归隐山林、逍遥自在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尧叟送别朋友张无梦(张君)归天台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与对友人归隐的祝福。诗中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与清幽,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清新自然的向往。诗中“绝顶一室非尘寰,忘形终日同云闲”,展现了一种忘我和超脱的境界,让读者感受到隐士生活的恬淡与洒脱。而“手持百首还元诗”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表达了即使无人知晓,仍要坚持创作的情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隐者生活是在哪个地方?
“仙轿每戾止”中的“戾”字意思是?
诗中强调的生活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