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3
北游还酬孟云卿
作者: 张彪 〔唐代〕
忽忽忘前事,志愿能相乖。
衣马久羸弊,谁信文与才。
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
行行无定心,壈坎难归来。
慈母忧疾疹,至家念栖哀。
与君宿姻亲,深见中外怀。
俟余惜时节,怅望临高台。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淡忘和对未来志向的无奈。诗人描绘了自己衣衫褴褛、马匹羸弱的窘迫境地,令人难以相信他的才华和文采。虽然他提倡的道理在贫穷中显得光鲜,但衣服却沾满了尘土。诗人心中无定,行走在外,难以回归故乡。慈母因病忧虑,回到家中,心中充满了哀伤。与朋友建立的亲密关系,使他更加感受到内外的牵挂。诗人珍惜时光,惆怅地望向高台,似乎在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张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语言凝练,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思念。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归来的某个时刻,诗人在外漂泊,经历了一些艰辛,心中怀念故乡与母亲的情感,结合了游子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亲情的深切眷恋。
《北游还酬孟云卿》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以“忽忽忘前事”引出诗人的矛盾心态,虽然他努力追求理想,却常常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他衣衫褴褛的形象,突显了生活的困顿,令人无法相信他潜藏的才华与学识。
诗中“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的对比,展现了正道与贫贱生活之间的冲突,诗人虽有高尚的理想,但生活的琐碎使其理想难以实现。此时,“慈母忧疾疹”一句,情感更加浓烈,母亲的病痛让诗人内心深感歉疚与愧疚,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最后,诗人以“俟余惜时节,怅望临高台”结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复杂性,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脆弱。
整首诗围绕着游子的生活困境与对亲情的思念展开,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母亲的关心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张彪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衣马久羸弊”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潇洒
B. 诗人的贫穷
C. 诗人的快乐
“俟余惜时节,怅望临高台”中“高台”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未来
C. 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