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8:01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长亭号丈亭。沙边供送迎。东江清。西江清。海上潮来两岸平。行人分棹行。
南山和北山都很明朗,中间有个长亭叫丈亭。沙滩边上为送别和迎接而设。东江水清,西江水也清,海上的潮水涌来,两岸显得平坦。行人划着船分开而行。
“长亭”与“送别”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离愁别绪。在古代文化中,亭子常作为聚会和送别的场所,承载了许多情感。
作者介绍:杨适,字子容,号德甫,宋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适的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长相思(题丈亭馆)》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同时渗透着离别的情感。诗的开头“南山明,北山明”,简洁却极具画面感,瞬间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的美丽景象。接下来的“中有长亭号丈亭”则将视线引入人文场景,长亭作为送别的象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沙边供送迎”的描绘,诗人进一步深化了送别的主题,令读者感受到那份不舍与牵挂。
后半部分的“东江清,西江清”则将目光转向水面,清澈的江水象征着纯净的情感与美好的回忆,而“海上潮来两岸平”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正如潮水一样,时而涌动,时而平静。最后的“行人分棹行”将全诗推向高潮,离别的情绪在此刻达到顶点,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杨适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际情感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离别,表达了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与离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亭子叫什么名字?
诗中描绘的水是怎样的?
“行人分棹行”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杨适的《长相思》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而王之涣则通过壮阔的景象展现了豪情壮志。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前者细腻柔情,后者豪放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