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5:34
笳鼓下层台,旌旗转长屿。
桥响骛归轩,溪明望行炬。
北临白云涧,南望清风阁。
出树见人行,隔溪闻鱼跃。
断虹跨曲岸,倒影涵清波。
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
在层层台阶下,传来笳鼓声,旌旗在长长的岛屿上飘扬。
桥上传来马蹄声,溪水清澈可见行船的灯火。
北边是白云涧,南边是清风阁。
从树中走出来,可以见到人们走动,隔着小溪能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
断断续续的虹桥跨越曲折的岸边,倒影映在清澈的水波中。
我因爱那斜阳的美好,特意划船经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致,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和人三桥》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人雅士常常游山玩水,吟咏唱和。诗中描绘的三桥风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和人三桥》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篇。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桥、溪、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景,传递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诗的开头以“笳鼓下层台,旌旗转长屿”引入,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生动的场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接着,诗人描绘了桥上马蹄声与灯火交映的情景,增加了生活的动感。
北临白云涧,南望清风阁,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在此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后半部分“隔溪闻鱼跃”更是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生动地描绘了溪水的活力与生机,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则表达了诗人特意为欣赏夕阳美景而返航的情感,充满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珍视。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体现了欧阳修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诗中提到的“笳鼓”是什么?
诗中“北临白云涧”描绘的自然景象是?
“为爱斜阳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