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15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酒浇胸次不能平,
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
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
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
亦恐形全便飞去。
用酒浇灌心中的愤懑,无法平复心情,
我将苍翠的竹子吐露在岁月的沧桑中。
卧龙沉卧,雷声响起也不惊惧,
你我都在这幅画中忘却了自我。
阳光透过窗子洒落在石潭之处,
松树的煤灰轻染了饱受霜雪的兔子。
即使三块石头被压弯,
我也害怕完整的形状会随风而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理学家,代表了中唐以来山水田园诗的高峰。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游览黄斌老所画的竹子时,表达了他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格。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酒的引入,诗人表达了对胸中烦闷的宣泄和对自然景象的感悟。开头两句写酒后心情的激荡,竹子的描写则引出诗人与画者之间的互动,仿佛在竹林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中间部分“卧龙偃蹇雷不惊”,则显示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表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超然境界。
而“晴窗影落石泓处”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的阳光让人心境渐平。在“松煤浅染饱霜兔”中,松树与兔子的意象结合,展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和韧性,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物质形态的思考,三石屈蟠的意象不仅仅是形体的变化,更是对生命状态的隐喻,表达了对生命形态变化的迷惘与思考。这首诗在情感与意象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他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苍竹”象征着什么?
“晴窗影落石泓处”的意境主要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的《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突出自然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宋代诗人的不同追求与思想深度。
借酒浇灌胸中抑郁不能平,吐出来画作青竹岁月峥嵘。 像卧龙横卧雷霆不能惊,您与青竹全都忘了形。 晴天的窗影落在砚池里,松烟墨浅染蘸饱了霜兔。 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青竹屈蟠,也担心形状完全会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