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8:45
郭君大砚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鹏翼。
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
郭君的那块大砚台如南海的深渊,我希望用这块砚台,把我的霜笔化作鹏鸟的翅膀。
我希望能有三千尺长的剡藤,书写九万字都不怕墨水不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超的书法技艺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创作自由的渴望。在当时文人追求个性和艺术表现的氛围中,黄庭坚通过对砚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更多创作空间的愿望。
此诗以砚台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书法创作的深切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首句“郭君大砚如南溟”通过比喻,将砚台的深邃与浩瀚的南海相提并论,突显了砚台在诗人创作中的重要性。接着,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毛笔化作鹏鸟的翅膀,象征着他希望通过书法飞翔,追逐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创作条件的渴望,仿佛在诉说着只要有足够的材料,他就能尽情书写,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砚台、鹏鸟、剡藤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空间。诗人在表达对书法的热爱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信与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文人追求自由、渴望表达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渴望创作的自由与空间,展现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鹏翼”象征什么?
A. 平常的鸟
B. 高远的理想
C. 书法工具
D. 深海
诗人希望能有多少尺的剡藤?
A. 一千尺
B. 三千尺
C. 五千尺
D. 九万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作品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艺术的追求,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书法的渴望,而苏轼则是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出两位诗人在艺术追求上的不同侧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