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病起书怀

《病起书怀》

时间: 2025-05-02 11:02:57

病起书怀

诗句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2:57

病起书怀

原文展示: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白话文翻译:

我的病骨瘦弱,宽大的纱帽遮住了我的面容,我是一名在江边万里漂泊的孤臣。虽然我的地位卑微,但我仍然不敢忘记忧国之心。在事情定下来之前,我还得等到我的棺材合上。天地神灵保佑着庙社,京城的父老乡亲们期待着我能带回胜利的消息。我写下出征的表文,以此传达古今的情怀,夜半点灯时,我更加细致地阅读它。


注释:

  • 病骨:形容身体虚弱。
  • 纱帽:一种轻便的帽子,常用来遮阳。
  • 孤臣:指孤独的臣子,暗指自己处境艰难。
  • 位卑:地位低微。
  • 阖棺:棺材合上,象征死亡。
  • 和銮:指皇帝的诏书或胜利的号角。
  • 出师一表:出征的表文,意指征战的决心。

典故解析:

  • “孤臣万里”:借用古代忠臣为国奔波的形象,表示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
  • “天地神灵”:古代对神灵的信仰,表达对国家庙社的保护和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主题,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与金朝的对立时期,陆游虽地位卑微,但仍怀报国之志。此时他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恶化,诗中透露出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陆游晚年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开篇以“病骨支离”点出自身的脆弱,接着“孤臣万里”将孤独感与对国家的忠诚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保持不屈精神的形象。后半部分通过对“庙社”的信仰与对父老乡亲期待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诗末“夜半挑灯更细看”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历史的深思,表达了希望和不屈的信念。整首诗在写法上简练而富有情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忠臣的坚定与执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病骨支离纱帽宽:生病导致身体虚弱,宽大的帽子象征着无奈与孤独。
    • 孤臣万里客江干:身为孤臣,漂泊在外,体现出对国家的担当。
    • 位卑未敢忘忧国:尽管地位低微,但依然心系国家,表现出忠诚。
    • 事定犹须待阖棺:在未能实现理想前,等待生命的结束,显现出无奈与坚韧。
    • 天地神灵扶庙社:对神灵的信仰,期待国家的安宁。
    • 京华父老望和銮:表明对于国君与百姓的责任感。
    • 出师一表通今古:出征的表文连接古今,展现历史的延续。
    • 夜半挑灯更细看:在深夜,独自思索,显示了诗人的执着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病骨”与“孤臣”“京华”与“和銮”,形成对比。
    • 比喻:将病痛与孤独比作信仰的重担。
    • 拟人:神灵被赋予保护庙社的职责。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诗人的个人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忠诚,体现了一种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屈服的精神。


意象分析:

  • 病骨:象征着身体虚弱和生命的脆弱。
  • 孤臣:体现出孤独与责任感。
  • 庙社:代表国家的信仰与希望。
  • 和銮:象征着胜利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孤臣”指的是谁?

    • A. 陆游本人
    • B. 另一位诗人
    •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A
  2. 诗人提到的“阖棺”意味着什么?

    • A. 结束生命
    • B. 开始新生活
    • C. 继续奋斗
      答案:A
  3. “夜半挑灯更细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冷漠
    • B. 反思与执着
    • C. 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诗词对比: 陆游的《病起书怀》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痛苦,而陆游则是在个人生命的尽头,依然心系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赏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相关查询

蝶恋花·江宁作 蝶恋花 五月二十三淩明梦醒,影犹在眼,谛视遂尔倏灭,撑躯记此词桌面 蝶恋花三阕 其一 春尽感事送归者 蝶恋花 答芦隐见和,集曹全碑字 蝶恋花 蝶恋花 其四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昙花 蝶恋花 秋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始卒 尢字旁的字 吊拷棚扒 时移事迁 包含鲐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耆庞 廾字旁的字 日出冰消 千方万计 包含我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山硖 久惯老诚 纪检 八方呼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