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5:08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作者: 晏殊 〔宋代〕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廉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景象:曲折的栏杆依偎在碧绿的树下,轻柔的杨柳随风摇曳,像是展现着黄金般的丝绸。是谁把那美妙的钿筝移到了玉柱上呢?只见海燕在空中双双飞去,带走了满心的怨恨与游丝、落絮一起飘散。红杏花开之时,恰逢一场清明的细雨。醒来时,耳边传来黄莺的乱鸣,惊扰了我美好的梦境,让我无处寻觅那份宁静。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蕪湖,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其词风婉约细腻,语言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尤其是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蝶恋花》系列词作是晏殊在春日的某个闲暇时光所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词中透出一种闲适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梦境的追寻。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六曲阑干偎碧树”,以柔和的画面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而宁静的春日午后。接下来的描写运用“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温柔,金色的光线与绿树相映成趣,展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满恨游丝兼落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尤其是“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春雨的细腻与春花的生机,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
整首词在轻快的节奏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清醒与梦境之间徘徊,结尾的“惊残好梦无寻处”更是将这种无奈与惆怅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这种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一幅春日的画卷,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
整首词通过春日的自然景色,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惆怅。
选择题:词中“六曲阑干”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山水
B. 树木
C. 栏杆
D. 河流
填空题:词中提到的乐器是__。
判断题:这首词表达的是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对/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