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怀(十四首)

《感怀(十四首)》

时间: 2025-05-01 03:38:24

诗句

蝮蛇冬未蛰,裛草寒更生。

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

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

不然多杀伤,兵气之所成。

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

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24

诗词名称: 感怀(十四首)

作者: 杨基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蝮蛇冬未蛰,裛草寒更生。
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
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
不然多杀伤,兵气之所成。
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
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异象与社会的动荡。寒冬中,蝮蛇尚未冬眠,寒冷的草木依旧复苏;阳光如电光般闪耀,地面上却传来雷鸣般的声音。这种异常现象是上天的号令失常,导致了灾难的发生。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带来的伤亡,汉朝的三公也不会被免职,这显然是政令不公。我希望能点亮明亮的玉烛,仰望那平坦的三阶台阶。

注释:

  • 蝮蛇: 一种毒蛇,冬天未蛰伏,象征着不安定的局势。
  • 裛草: 指带露的草,象征生命的顽强。
  • 阳光泄为电: 用来形容阳光照射如电光般的闪烁,表现出自然现象的奇异。
  • 地雷: 这里指雷声,象征着动乱或警告。
  • 三公: 汉代的高级官员,象征着政权的稳定和治理的公正。
  • 调玉烛: 指点亮明亮的烛光,象征对光明与和平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生于明初,字景涵,号澄江,诗风豪放,常以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为题材,表达对社会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动荡的时期,社会动乱、自然灾害频发,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异象,隐喻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开头两句,蝮蛇和寒草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界的异常生长,而阳光与雷声则象征着不可预知的未来。诗中“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表达了对天意的无奈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接着,诗人提到“汉廷免三公”,显示出政权的动荡与不公,进而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结尾的“愿言调玉烛”则展现了诗人对光明与和平的渴望,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蝮蛇冬未蛰,裛草寒更生: 描述了冬天未尽,寒冷中依然有生命的顽强。
    • 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 强烈的光与声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环境。
    • 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 显示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的因果关系。
    • 不然多杀伤,兵气之所成: 暗示战争带来的死亡与伤害。
    • 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 反映出政权更替与政治的腐败。
    • 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 表达了对光明与稳定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阳光泄为电”形象化自然现象。
    • 拟人: 自然界的现象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称。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自然与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光明未来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蝮蛇: 象征动乱与危险。
  • 阳光: 代表希望与光明。
  • 地雷: 象征震动与警告。
  • 玉烛: 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蝮蛇”象征什么? A. 和平
    B. 动乱与危险
    C. 美好生活
    答案: B

  2. 诗人希望通过“调玉烛”达到什么效果? A. 点亮黑暗
    B. 享受生活
    C. 发挥权力
    答案: A

  3. 该诗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社会动乱? A. 唐代
    B. 明代
    C. 宋代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
  • 杜甫《春望》: 同样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杨基《感怀》与杜甫《春望》: 两首诗都反映了社会动荡与对和平的渴望,但杨基更多关注自然现象的异象,而杜甫则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燕子矶 庐山诗 鸡叫 东风 雪诗赓曹文寿韵 雨坠应落花赓徐瑛韵 新雨水 无题 金鸡报晓 无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达 心字底的字 饕沓 卜字旁的字 沉吟不语 浅见寡识 瓦字旁的字 叩心泣血 撑舌 夷世 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毛字旁的字 功首罪魁 毕雨箕风 页字旁的字 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冲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