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1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10:19
遇史克敬询故园
作者:杨基 〔明代〕
三年身不到姑苏,
见说城边柳半枯。
纵有萧萧几株在,
也应啼杀城头乌。
三年没有踏足姑苏,
听说城边的柳树半枯了。
即便有几株萧条的柳树在,
也该让城头的乌鸦悲鸣。
此诗中提到的“姑苏”是古代江南名城的代表,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怀念。“城头乌”则暗示着即使是一只乌鸦的啼叫,也能引发诗人心中的伤感,体现出离别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杨基(约1537年-1613年),字时中,号葑汀,明代诗人,曾任官职,后辞官归隐。他的诗歌多以写景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人生感悟。
此诗写于诗人离开故乡三年之际,因思念故园而作,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明显。
《遇史克敬询故园》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句“身不到姑苏”即点明了诗人因身处异地而无法亲历故乡的境况,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无法言喻的苦楚。接着提到“柳半枯”,柳树作为离别的象征,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岁月的流逝让故乡的美好渐渐消逝。
“纵有萧萧几株在”,即便有几株残存的柳树,也无法填补诗人心中对故乡的失落与空虚,最后以“啼杀城头乌”收尾,既有对乌鸦哀鸣的设想,也隐含着对故乡情感的挥之不去。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惆怅,揭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悲伤,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人有多少年未回故乡?
A. 一年
B. 三年
C. 五年
诗中提到的柳树状态是?
A. 繁盛
B. 半枯
C. 开花
“啼杀城头乌”中“啼杀”表达了什麼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