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7:54
原文展示:
啄木歌 王禹偁 〔宋代〕
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 嘴长数寸劲如铁,丁丁乱凿乾枯查。 黄柑红桃多有蠹,受命凤皇须破柱。 何当更与绣衣裳,羽族横飞作持斧。
白话文翻译:
淮南的啄木鸟大如乌鸦,头顶像仙鹤一样堆满了红色的丹砂。 它的嘴长数寸,坚硬如铁,不停地在枯树上凿洞。 黄柑和红桃上常有虫蛀,需要凤凰般的神鸟来破除柱子上的虫害。 何时才能给它穿上绣有花纹的衣裳,让它像持斧的羽族一样横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啄木歌》是他的一首描写啄木鸟的诗,通过啄木鸟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勤劳和正义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但仍有民生疾苦。王禹偁通过描写啄木鸟的形象,表达了对勤劳和正义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和虫害(比喻社会弊端)的批判。
诗歌鉴赏:
《啄木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啄木鸟勤劳捕虫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勤劳和正义的赞美。诗中,“顶似仙鹤堆丹砂”一句,以仙鹤的丹顶比喻啄木鸟头顶的鲜红羽毛,形象生动。“嘴长数寸劲如铁”则突出了啄木鸟嘴的坚硬和力量,象征其勤劳和坚韧。后两句通过“黄柑红桃多有蠹”和“受命凤皇须破柱”,将啄木鸟的捕虫行为与社会正义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正义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啄木鸟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勤劳和正义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和虫害(比喻社会弊端)的批判。诗中,啄木鸟的勤劳捕虫行为被赋予了正义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和对勤劳品质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顶似仙鹤堆丹砂”形容的是啄木鸟的哪个部位? A. 嘴 B. 头顶 C. 翅膀 D. 尾巴 答案:B
诗中“受命凤皇须破柱”中的“凤皇”指的是什么? A. 凤凰 B. 皇帝 C. 神仙 D. 鸟类 答案:A
诗中“何当更与绣衣裳”表达了作者对啄木鸟的什么愿望? A. 装饰 B. 保护 C. 赞美 D. 驯养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