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16:55
原文展示:
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湘山的晴色在远处微微泛着光,我整日在江边独自醉归。不见边关传来捷报,还听说朝廷尚未安定。边疆的策略自古没有中庸之道,朝廷的议论如今有了对错之分。日暮时分,平坦的沙地和秋草显得杂乱,一双白鸟因人而避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直抒胸臆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时局动荡、朝廷不安的感慨之中。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边疆战事和朝廷政治的忧虑。诗中通过湘山的晴色、江头的独醉、边关的寂静、朝廷的不安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山的晴色和江头的独醉为背景,通过对边关和朝廷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深切忧虑。诗中“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一句,巧妙地将边疆的战事与朝廷的动荡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后两句通过对日暮时分的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忧郁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无奈。通过对湘山的晴色、江头的独醉、边关的寂静、朝廷的不安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湘山”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湖南的山区 B. 江西的山区 C. 湖北的山区 D. 广东的山区
“不见两关传露布”中的“露布”指的是什么? A. 战报 B. 公告 C. 书信 D. 旗帜
诗中的“三殿”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宫殿 C. 寺庙 D. 学校
“日暮平沙秋草乱”中的“平沙”指的是什么? A. 平坦的沙地 B. 平坦的草地 C. 平坦的田地 D. 平坦的道路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