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4:59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春天来临,青门外的柳树已经变黄,低墙外红杏的花枝悄然探出。
窗前的黄莺鸣叫,屋内的人尚未梳妆。
绣帐已经拉开,离别的梦已然结束,玉炉里香烟袅袅,散发着寂寥的气息。
闺房内,红日高照,时间似乎格外漫长。
本诗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意象如“莺”、“红杏”都在古诗中常用作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怀和对离别的惆怅。
冯延巳(约903年-960年),字子振,号小山,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他生于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职于官府,但因政治原因在后来的生活中颠沛流离。他的词风细腻婉约,情感丰富,尤其擅长表现爱情和离别之情。
《浣溪沙》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冯延巳的作品中常带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本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透过细腻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感伤。
《浣溪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惆怅。首句“春到青门柳色黄”以春天的到来为引,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柳树的黄绿和红杏的花朵象征着春的温暖和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莺窗人起未梳妆”则转向室内,暗示出一种懒散与无奈,窗外的莺鸟和屋内人的懒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向往,却又因身处闺房而无法享受。
后两句“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绣帐和玉炉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离别的梦境消散,香烟袅袅却给人以无尽的思念。最后一句“闺中红日奈何长”,以时间的流逝来表达对离别的感伤,红日的高照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令人倍感漫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感伤,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深切感伤,突显了生活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中“春到青门柳色黄”描绘了什么季节的场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莺窗人起未梳妆”中的“人”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爱人
C. 朋友
D. 家人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离别的情感?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