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浣溪沙

《浣溪沙》

时间: 2025-05-02 10:04:59

诗句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4:59

原文展示: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青门外的柳树已经变黄,低墙外红杏的花枝悄然探出。
窗前的黄莺鸣叫,屋内的人尚未梳妆。
绣帐已经拉开,离别的梦已然结束,玉炉里香烟袅袅,散发着寂寥的气息。
闺房内,红日高照,时间似乎格外漫长。

注释:

  • 青门:指青色的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柳色黄:春天柳树的颜色,黄是代表新芽的颜色。
  • 红杏出低墙:红杏花在低墙外盛开,暗示春天的气息。
  • 莺窗:窗前有黄莺鸣叫。
  • 绣帐:绣花的帐子,指闺房的内饰。
  • 离别梦:指与爱人分别的梦境。
  • 玉炉:盛香的炉,象征着温馨的气息。
  • 寂寥香:孤独而清淡的香味。
  • 奈何长:感叹时间过得漫长。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意象如“莺”、“红杏”都在古诗中常用作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怀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约903年-960年),字子振,号小山,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他生于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职于官府,但因政治原因在后来的生活中颠沛流离。他的词风细腻婉约,情感丰富,尤其擅长表现爱情和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冯延巳的作品中常带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本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透过细腻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惆怅。首句“春到青门柳色黄”以春天的到来为引,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柳树的黄绿和红杏的花朵象征着春的温暖和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莺窗人起未梳妆”则转向室内,暗示出一种懒散与无奈,窗外的莺鸟和屋内人的懒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向往,却又因身处闺房而无法享受。

后两句“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绣帐和玉炉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离别的梦境消散,香烟袅袅却给人以无尽的思念。最后一句“闺中红日奈何长”,以时间的流逝来表达对离别的感伤,红日的高照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令人倍感漫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感伤,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到青门柳色黄:春天来临,青门外的柳树已经发黄,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2. 一梢红杏出低墙:描写红杏的花枝在低墙外探出,表现春天的生机。
  3. 莺窗人起未梳妆:窗前有黄莺鸣叫,屋内的人尚未梳妆,暗示了一种慵懒与无奈。
  4. 绣帐已阑离别梦:绣帐已经拉开,离别的梦已经结束,体现对现实的回归。
  5. 玉炉空袅寂寥香:玉炉中香烟袅袅,散发出孤独的气息。
  6. 闺中红日奈何长:闺房内的红日高照,时间似乎格外漫长,表达对离别的感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玉炉空袅”,用玉炉的香气来象征情感的缠绵。
  • 拟人:如“莺窗人起未梳妆”,让黄莺的鸣叫和人间的懒散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深切感伤,突显了生活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门:象征春天的到来。
  • 柳色:象征生命与复苏。
  • 红杏: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象征轻快与欢愉。
  • 绣帐:象征闺房的温馨。
  • 玉炉:象征香气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到青门柳色黄”描绘了什么季节的场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莺窗人起未梳妆”中的“人”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爱人
    C. 朋友
    D. 家人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离别的情感?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杨柳枝》

诗词对比:

  • 冯延巳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的词更显细腻柔情,而冯延巳则更侧重于春天的景致与内心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二月晦日留别鄠中友人 送朱可久归越中 题刘华书斋 送南康姚明府 寄白阁默公 题皇甫荀蓝田厅 就峰公宿 朝饥 客喜 咏韩氏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两脚居间 追驷不及 愁肠殢酒 包含瞋的成语 皿字底的字 歺字旁的字 包含啄的词语有哪些 冗琐 石字旁的字 全佑 八方支援 扬州梦 酉字旁的字 夏数 连萼 朝生夕死 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