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浣溪沙 其二 七日儿妇淑瑗生辰,画梅与之

《浣溪沙 其二 七日儿妇淑瑗生辰,画梅与之》

时间: 2025-05-04 01:01:17

诗句

第一枝头见早春。

明年子作玉厨珍。

喜神今日最精神。

更是新正兼旧腊,元辰竞道值生辰。

妇随姑后自相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17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二 七日儿妇淑瑗生辰,画梅与之
白话文翻译:
在第一枝头上看到早春的气息,明年出生的孩子将成为玉厨中的珍宝。今天的喜神显得特别精神,更何况新年与旧腊相结合,元辰的日子正好碰上生辰。妇人们在姑姑后面相互追随,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注释:

  • 早春:春天刚刚开始的时节,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 玉厨珍:比喻珍贵的东西,形容孩子的出生是极为珍贵的。
  • 喜神:指带来幸福和喜庆的神灵。
  • 新正:指的是农历新年。
  • 旧腊:指的是农历腊月,象征着旧年的结束。
  • 元辰:指的是天干地支的纪日,通常用来标记吉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姚华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中的细腻感受。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家庭、生活的重视和对节日的庆祝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中描绘的生辰庆祝,展现了对新生命的期盼和对家庭和睦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生辰为主题,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喜庆氛围。从“第一枝头见早春”中,我们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仿佛新一轮的生活即将开始。诗人用“明年子作玉厨珍”暗示着未来的希望与美好,孩子的出生更是家庭的珍宝。这里蕴含着深厚的家庭观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生育和子女的重视。

“喜神今日最精神”一句,暗指节日的欢愉,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诗人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也将新年与旧腊的交替融入其中,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最后一句“妇随姑后自相循”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暖与和谐,体现了古代社会中亲情的珍贵。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生辰的庆祝,更多地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族的寄托,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时代的文化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枝头见早春”:春天的第一枝梅花在枝头绽放,象征着新的开始。
    • “明年子作玉厨珍”:明年出生的孩子如同珍宝般珍贵。
    • “喜神今日最精神”:今天的喜庆氛围最为热烈。
    • “更是新正兼旧腊”:新年与旧腊交替,意象丰富。
    • “元辰竞道值生辰”:吉日与生日的巧合,带来双重的喜庆。
    • “妇随姑后自相循”: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温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孩子比作“玉厨珍”,突显其珍贵。
    • 拟人:将“喜神”描绘得活灵活现,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透过对生辰的庆祝,表达了对新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庭温情的向往,展现了清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是春天的代表。
  • 生辰: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体现出家庭的重要性。
  • 喜神:代表幸福与祝福,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年子作玉厨珍”是指什么? A. 奖品
    B. 宝贵的孩子
    C. 珍贵的食物

  2. “妇随姑后自相循”中“自相循”的意思是? A. 自然循环
    B. 彼此追随
    C. 自我反省

  3.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生辰的庆祝和家庭的温暖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 诗词对比

    • 可以将姚华的《浣溪沙》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注重家庭和生活的温情,后者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相关查询

离临安日范伯达送茶约至钓台烹之正月十八日宿台下兼简务德 咏紫荆 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 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尝作十诗因次其韵 其五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念奴娇 句 其一 青玉案 其二 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入萍乡道中 留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眉眼如画 而字旁的字 睹物兴悲 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捱捱儿 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珠市 鼎足而居 广字头的字 重质 龜字旁的字 嫣红姹紫 魚字旁的字 六纛 明火执械 瓜字旁的字 有线电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