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1:25
日暮前道远,纷纷倒行多。
胡不秉明烛,整驾历前坡。
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
平公七十翁,师旷犹琢磨。
在黄昏时分,路途遥远,行走的人纷纷走错了方向。
为什么不点亮明烛,整顿马车在前面的坡道上呢?
既然已经衰老,为什么不警惕呢?这就像圣人的教诲一样。
平公已经七十岁了,师旷仍然在不断钻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美,号阮亭,北宋时期诗人,生于1096年,卒于1134年。他的诗风清新明丽,常常借用古典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作品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镃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黄昏意象,象征着衰老与人生的终结,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杂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描述黄昏时分的景象,引发对人生和智慧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路途遥远,行人纷纷迷失方向,这种迷失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迷惘。接着,诗人提到点亮明烛和整理马车,暗示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明亮的烛光代表着智慧和清晰的方向。
“既衰不戒得”,这句警示我们即使在衰老时也要保持对生活的警惕与反思。与之相对的是“圣言”,强调了圣人的教诲在迷途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到平公与师旷,展现了即便在年迈之际,仍需不断学习和磨砺,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尤为可贵。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意象鲜明,情感深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智慧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智慧与警惕的重要性,反映出无论年纪多大,都应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烛”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既衰不戒得”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不需要警惕
B. 仍需警惕
C. 没有衰老
平公和师旷分别代表什么?
A. 年龄与智慧
B. 财富与地位
C. 努力与放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