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2:25
游臞庵
作者: 张镃 〔宋代〕
入门黄叶拥危桥,
竹里山茶刺乱梢。
钓雪亭修人坐定,
浮天阁废鹭应巢。
百年劳役终奚为,
一段风流忍独抛。
寄语王家早营葺,
他时相对我衡茅。
走进小庵,满地黄叶拥挤着摇摇欲坠的桥,
竹林里长满了杂乱的山茶,枝条刺得人疼。
在钓雪亭中,修建的人坐定了,
而浮天阁已废弃,白鹭也应该回来筑巢。
经历了百年的劳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这段风流的岁月,怎能让我忍心抛弃?
我想寄语王家,早日修缮这个地方,
届时再相见时,我们可以对面而坐,饮茶闲聊。
作者介绍:
张镃(生年不详-1130年),字子美,号秋水,宋代诗人,著有《秋水诗集》。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意境悠远。
创作背景:
《游臞庵》写于张镃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浮华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清净生活的情怀。
《游臞庵》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诗,张镃通过描绘小庵的环境,表达了自己对孤独生活的深刻领悟和对过往风流岁月的眷恋。前四句描写了庵外的自然景象,黄叶、竹林、山茶、亭阁,每一处都渗透着凋零、冷清之感,营造了一个宁静却略显荒凉的氛围。尤其是“浮天阁废鹭应巢”,不仅展示了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质问百年劳作的意义,表现出对浮华生活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最后,他寄语王家,希望能够重修庵所,重温旧日情景,渴望在平淡中找到与友人相聚的乐趣。这种对友谊与归属的渴求,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前后句景象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还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游臞庵》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镃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亭子名是什么?
A. 竹亭
B. 钓雪亭
C. 观雪亭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与思考
B. 欢乐与庆祝
C. 愤怒与不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对理想世界的描绘,而张镃则在反思中体现出对现实的感慨与对友谊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