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5:57
自遣
作者:赵嘏 〔唐代〕
晚树疏蝉起别愁,
远人回首忆沧洲。
江连故国无穷恨,
日带残云一片秋。
久客转谙时态薄,
多情只共酒淹留。
到头生长烟霞者,
须向烟霞老始休。
傍晚的树木稀疏,蝉鸣声中带着离别的愁苦,
远方的游子回首,想起故乡的沧海与洲渚。
江水连绵不绝,流淌着对故国的无尽怨恨,
残阳映照着云彩,渲染出一片秋天的景象。
久居他乡渐渐熟悉了世事的薄情,
多情的人只能借酒浇愁,留连忘返。
最终能够在烟霞中长久生存的人,
应当向烟霞老去,才能找到安宁。
作者介绍
赵嘏(约902年-970年),字子昂,唐代诗人。他以工整的律诗和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自遣》创作于赵嘏晚年的漂泊生活之中,诗中蕴含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赵嘏身处异乡,感受到孤独和别离,正是这种情感驱动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表达。
《自遣》是一首表达怀乡之情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感慨。开篇的“晚树疏蝉起别愁”,通过晚秋的树木和蝉鸣,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传达出离别的愁苦。而“远人回首忆沧洲”,则进一步引出了对故乡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诗中“江连故国无穷恨”,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流淌的江水仿佛带走了无尽的怨恨与伤感。“日带残云一片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厚重感,表现出时光流转、岁月无情。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久客转谙时态薄”,表达了在异乡漂泊的无奈与无情,借酒浇愁的情形,显得尤为真实和动人。
最后一句“须向烟霞老始休”,更是寄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与归属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无限怀念。
逐句解析
晚树疏蝉起别愁
描绘傍晚的树木稀疏,蝉鸣声中流露出离别的愁苦。
远人回首忆沧洲
远方的游子回头望去,思念起故乡的景象。
江连故国无穷恨
江水连接着故土,流淌着无尽的怨恨与思念。
日带残云一片秋
夕阳映照残云,渲染出秋天的凄凉与无情。
久客转谙时态薄
在外漂泊已久的人,渐渐熟悉了世事的变化与冷漠。
多情只共酒淹留
多情的人只能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留连忘返。
到头生长烟霞者
最终能够在烟霞中生长的人,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须向烟霞老始休
只有向烟霞归去,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与休息。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仗(如“江连故国,无穷恨”)、比喻(如“烟霞”象征理想生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展开,表达了在外漂泊的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晚树疏蝉”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江连故国无穷恨”中的“江”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赵嘏的《自遣》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赵嘏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融入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