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1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19:16
虞美人 元夕
作者: 张令仪 〔清代〕
耳根聒破笙歌竞。
灯月无心问。
梅横疏影小窗中。
恰与幽人况味略相同。
银灯火树非吾羡。
独爱清光遍。
半生心事付沉沦。
终是如今对月益伤神。
耳边的喧闹声打破了笙歌的争鸣,
灯下的月亮似乎也无心询问。
梅树的影子斜横在小窗户中,
这情景与幽人所感的情味略显相同。
我对那银灯火树并不羡慕,
只独爱那清冷的光遍洒四方。
半生的心事都已沉沦,
如今对月,更是增添了伤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元夕”指元宵节,古代中国的重要节日,象征着团圆与庆祝。诗中提到的梅花、月光等意象,承载了诗人对孤独与沉思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张令仪,清代著名词人,善用婉约词风,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佳节,诗人身处热闹的环境中,却感受到深刻的孤独与忧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个人的内心挣扎。
《虞美人 元夕》展现了诗人在元宵节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热闹的场景,耳边的喧闹与笙歌声响成一片,却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外界的华丽与欢庆令人向往,诗人却依然更爱那清冷的月光,显露出他对喧嚣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梅横疏影小窗中”一句,运用了自然意象,将梅花的孤傲与诗人的幽静相呼应。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正如诗人内心的追求。此外,“半生心事付沉沦”,直白而深刻地道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仿佛这些心事如同沉入水底的石头,再难浮现。
整首诗在明亮与阴暗之间徘徊,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悟,悲伤的情感在元宵的热闹中愈发清晰。诗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传达得淋漓尽致,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孤独、思考与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探讨,表现了对喧嚣生活的逃避与对宁静心境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横疏影”主要体现了什么意象?
A. 热闹的庆祝
B. 孤独的美
C. 友情的温暖
“终是如今对月益伤神”中的“益伤神”是什么意思?
A. 增加快乐
B. 加深伤感
C. 感到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两者都涉及对元宵节的描写,但张令仪更强调内心的孤独,而辛弃疾则展现了更为热烈的庆祝气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