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7:45
忆昔淮山战骨高,
行人持节过临洮。
匣中剑气徒干斗,
袖里纶钩莫钓鳌。
世事从来两蜗角,
男儿不遇一鸿毛。
功名槐国吾深省,
痛饮何妨读楚骚。
回忆往昔,淮山上战死的英雄们高昂着骨骼,
行人手持节令经过临洮。
匣中的剑气无用地在空中挥舞,
袖中的钓竿却无法钓到大鳌。
世事从来都是两只蜗牛的角斗,
男子汉若未能得到一片鸿毛。
在功名与理想的槐国中我深感省悟,
痛快地饮酒又何妨,读读《楚辞》。
杨冠卿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于人生哲理和社会变迁,常用古典典籍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诗写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到深刻的忧虑,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和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无奈。
本诗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勾勒出一种英雄悲歌的情感。开篇以“忆昔”引入,诗人追忆淮山的战斗,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与现实中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匣中剑气徒干斗”,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无奈与失落,虽然有着铸剑的志向,但却因环境与时局的变化而无所作为。
“袖里纶钩莫钓鳌”则富有深意,表示诗人虽有追求,却无法实现。这里的“鳌”象征着理想的高峰,诗人自知能力不足,无法达到。接下来的“世事从来两蜗角”,则是对人生的感慨,世事如同蜗牛角斗,彼此争斗而无果,令人失望。
“男儿不遇一鸿毛”表明男子汉若无所成,连鸿毛都难得,进一步强调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不甘。最后,诗人提到“痛饮何妨读楚骚”,表达了即使面对人生困境,仍愿意沉醉于文学与理想之中,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功名理想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和文学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淮山”代表什么?
A. 地理位置
B. 战斗与英雄的象征
C. 自然风光
D. 个人情感
“匣中剑气徒干斗”意指什么?
A. 剑在匣中无法使用
B. 追求理想的无奈
C. 战斗的力量
D. 诗人的勇气
“痛饮何妨读楚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酒的喜爱
B. 对文学的追求与热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社交的向往
以上是对《归自淮右读楚辞有感》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