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牡丹(一作王毂诗)

《牡丹(一作王毂诗)》

时间: 2025-07-27 08:42:22

诗句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42:22

牡丹(一作王毂诗)

作者: 王睿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牡丹的华美与吸引力,令人心神荡漾,甚至一个国家的人们都为之疯狂,不惜花费重金去追求它。与其如此,倒不如东园的桃花和李花,它们虽无声,却能够自成一片阴凉,带来宁静和清幽。


注释:

  • 妖艳:形容美丽而又迷人的样子,带有些许妖冶的色彩。
  • 乱人心:使人心神不宁,心中纷乱。
  • 一国如狂:形容一个国家的人们为之疯狂,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
  • 曷若:何不,表示一种建议与反思。
  • 东园:指东边的园子,可以理解为一个安静的地方。
  • 无语自成阴:虽然没有言语,但自然形成的阴凉之处,给人以舒适。

典故解析:

  • 牡丹:象征富贵、荣华和美丽。传统上被誉为“花王”。
  • 桃与李:常用以比喻平凡却又有其独特价值的事物,桃李自然生长,不需额外的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睿,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文学成就与当时的诗人相较稍显平淡,但其作品常具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上流行追求奢华与美丽的风气。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与对精神世界的忽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华丽与奢侈的对比。诗中的牡丹不仅仅是花,更象征着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诗人却引导读者反思这一追求的合理性。通过“东园桃与李”的提及,诗人传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往往那些无声无息的美丽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诗中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选择的思考。王睿在字句间流露出的雅致和深邃,使得这首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牡丹妖艳乱人心:描绘牡丹花的美丽,带来心灵的骚动。
  • 一国如狂不惜金: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牡丹的疯狂追捧,甚至不惜重金。
  • 曷若东园桃与李:提出反思,认为不如选择自然的、简单的美。
  • 果成无语自成阴:强调自然的美有其独特的价值,宁静的美好无需言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比作一种奢华的追求,暗喻社会风气。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结构对称,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曷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美的价值,通过对比华丽与平凡,传达出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华丽与奢侈。
  • 桃与李:象征自然、朴素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妖艳”的意思是什么?
    A. 美丽
    B. 丑陋
    C. 普通

  2. “曷若东园桃与李”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奢华的向往
    B. 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C. 对花的赞美

  3. 诗人通过牡丹表达了什么社会现象?
    A. 人们对美的追求
    B. 对物质的无动于衷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反映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但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两首诗在意象和主题上有交集,但王睿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处。


参考资料:

  • 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孤山二咏(并引) 江城子 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 欲往湖州,见孙莘老,别公辅、希元、彦远、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题李景元画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 和秦太虚梅花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改操易节 秃宝盖的字 陆离光怪 包含娜的词语有哪些 避节 隐隐耾耾 过堂 见木不见林 飠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艳曲淫词 恢发 年结尾的成语 留连忘返 刘辰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