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5:12
汉戍出萧关,西行万里艰。
黄云霾陇坂,白日曀阴山。
疏勒经年往,玉门几岁还。
惟应青海月,常得照离颜。
汉朝的戍楼离开萧关,向西行进万里真是艰难。
黄云笼罩着陇山,白日照耀在阴山上。
疏勒这一带年复一年地往来,玉门关也已经好几年没能回去。
惟有青海的明月,常常能照耀着我离别的脸庞。
区大枢,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擅长边塞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
本诗作于明代,正值民族纷争和边疆防御压力加大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和戍边士兵的艰辛,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士兵辛劳的同情。
《塞下曲 其三》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首句“汉戍出萧关”,直接点明了戍边的艰辛,士兵们为了保家卫国,被迫离开故乡,向西行进,艰难的旅程让人感受到浓烈的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黄云霾陇坂,白日曀阴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压抑而苍凉的氛围,既反映了边塞的恶劣环境,又暗示了士兵心中的苦闷。
“疏勒经年往,玉门几岁还”沉淀了时间的沉重感,表达了士兵长期在外、难以归乡的无奈。最后一句“惟应青海月,常得照离颜”则引入了思乡的情感,青海的明月成为了连接士兵与故乡的象征,虽身在异乡,却仍能通过这轮明月感受到家的温暖。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士兵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围绕着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开,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对家国的无私奉献和深沉的情感。
“汉戍出萧关”中的“戍”指的是什么?
A. 走
B. 驻守
C. 归乡
D. 战斗
“惟应青海月”中的“青海”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泊
B. 山脉
C. 省份
D. 城市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战争的胜利
B. 归乡的渴望
C. 边塞的生活
D. 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