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01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作者:李慈铭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这首词描绘了除夕夜的场景:翠绿的柏树和红梅围绕着我坐着,年夜饭的气氛还不是十分丰盛。蜡烛在花下闪烁,仿佛银光闪耀。金钗与符咒更显得如同春天的到来。我亲自写下的对联能驱除百病,生活不求官职,也不追求隐居的安逸。酒醒之后,已是凌晨三点,一声鸡鸣响起,标志着五十六年的时光已然过去。
李慈铭(约1840-1918),字季明,号惭愧,江苏常州人。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后辞官归隐,专心于文学创作。
这首词写于癸未年(即1863年)的除夕,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际,诗人在辞旧迎新之际,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李慈铭在这首《临江仙》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除夕夜的宁静与温暖。首句“翠柏红梅围小坐”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场景,柏树和梅花象征着长寿与坚韧,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氛围。接着,词人提到“岁筵未是全贫”,既显示出对物质生活的谦卑态度,也暗示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词中“蜡鹅花下烛如银”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烛光映照下的美丽景象,烛光仿佛银光闪烁,寓意着希望与光明。随后的“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达了团圆的温情。
后半部分,词人以“自写好宜祛百病”一句,强调了自我修养与健康的重要性,表明了生活态度的独立与积极。至于“屠苏醉醒已三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珍惜。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通过描绘除夕夜的情景,展现了人生的哲理,强调了生活的意义在于心灵的富足与家庭的团圆,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提到“岁筵未是全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物质生活的不满
B. 对物质生活的知足
C. 对未来的担忧
D. 对过去的怀念
“屠苏醉醒已三更”中的“屠苏”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酒
C. 一种花
D. 一种食物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