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2:48
登南禅寺妙光塔
作者: 黄廷升 〔清代〕
一粟沧溟渺大千,
凭空涌出妙光圆。
落花吴越帆樯外,
栖鸟齐梁栋宇边。
锡岭一枝铃自答,
金波万顷影双悬。
层层倚遍阑干角,
可许诗传兜率天。
这首诗描绘了在南禅寺妙光塔上俯瞰的景象,诗人感叹于大千世界的渺小与广阔,仿佛从空中涌现出圆满的光辉。落花飘散在吴越的帆船外,栖息的鸟儿停留在齐梁的屋檐边。锡岭上的一枝铃铛似乎在自言自语,金色的波光在万顷水面上交相辉映。层层叠叠的栏杆上,诗人倚靠着,似乎可以将这份美好传递到兜率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廷升,字子直,号桂岑,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宁静与淡泊。
《登南禅寺妙光塔》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的诗,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心灵的宁静与对宇宙的思考。全诗的意象丰富,构图巧妙,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诗的开头“一粟沧溟渺大千”寓意着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表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紧接着“凭空涌出妙光圆”则暗示了理想与智慧的光辉从心中涌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落花与栖鸟的描绘,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后面的“锡岭一枝铃自答”与“金波万顷影双悬”则通过铃声与波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灵动与和谐之感,仿佛自然万物都在与诗人对话。
最后两句“层层倚遍阑干角,可许诗传兜率天”则是对创作的一种期待,表达了诗人渴望将这份美好与哲理传递给更高的精神境界,展现出诗人追求真理与美好的志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体内心的思考,表现了对宇宙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真理与美好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一粟沧溟”意指什么?
A. 渺小的个体
B. 巨大的宇宙
C. 自然的美丽
D. 时间的流逝
“妙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智慧与灵性
C. 自然的和谐
D. 物质的富饶
“锡岭一枝铃自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自然的灵动
C. 悲伤
D. 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黄廷升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