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8:54
观张提刑周鼎
作者: 陆游 〔宋代〕
他人富贵堆金璧,
曼舞妖歌夸坐客。
清心好古谁似公?
汉庭诸人推博识。
一朝得此周庙器,
买不论赀空四壁,
苔痕洗尽铜色见,
坐卧摩挲欲忘食。
蛮童捧出客为起,
恍如清庙陪剑履。
腹中奇字粲虫鱼,
峄山之碑那得比。
知公原是功名人,看罢握手同悲辛。
镐京洛邑在何许?
漠漠秋风吹虏尘。
他人享受富贵,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
伴随着舞蹈和歌声来夸耀坐在客人面前的奢华。
清心寡欲而好古的人,谁能像您这样?
汉代的许多名士都推崇您的博学与识见。
一旦得到了这件周代的器物,
就算再也不论金钱的多少,四壁也显得空荡。
苔藓的痕迹洗净了铜器的颜色,
坐卧之间摩挲,竟忘了吃饭的事。
一个蛮童捧着它走到客人面前,
恍若在清庙中陪伴着手持剑履的人。
肚子里满是奇妙的文字,如同虫鱼般闪烁,
峄山之碑又何能与之相比呢?
我知道您本是功名之人,看罢这器物,握手相对,心中皆感慨。
镐京和洛邑如今又在何方?
漫漫秋风吹起了异族的尘埃。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爱国者。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情感真挚,尤其以爱国诗和咏史诗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民族危机,深感国家的衰弱与个人的无奈。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
陆游的《观张提刑周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自豪感的诗作,通过对周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珍视。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他人追求物质富贵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清心寡欲的态度。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周鼎与汉代的名士联系在一起,突显其珍贵与文化底蕴。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周鼎的物质美和文化价值:苔痕的洗净、铜色的显露,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积淀。诗人对周鼎的摩挲,甚至忘却了饮食,显示了他对历史的沉醉与热爱。
最后几句,陆游表达了对自己功名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镐京和洛邑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忧虑。整首诗在赞美与感慨之间,体现了陆游对文化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忧虑,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他人富贵堆金璧”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物质的追求
B. 清贫的生活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A
“苔痕洗尽铜色见”表达了什么?
A. 物质的价值
B. 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积淀
C. 人生的无奈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蛮童”代表了什么?
A. 古代的士人
B. 文化交流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 B
推荐书目可根据个人兴趣进一步深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