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57:52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在秋水边饮马,水冷风刮得像刀一样。
平沙上太阳还未落下,隐隐约约看见临洮的方向。
往日长城作战,大家都说士气高昂。
如今黄尘满地,白骨混杂在蓬蒿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子将,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描绘而闻名。其作品中常见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思考。
创作背景: 《塞下曲》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正值国家动荡、边患不断,诗人借边塞生活的景象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的同情。
《塞下曲》通过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秋水边的景象与边疆战士的心情。开篇“饮马渡秋水”勾勒出战士们在自然景观中短暂休息的情景,随即“水寒风似刀”传达了寒冷刺骨的天气以及战士们所经历的艰苦。这种由自然景象引入的寒冷感,与后面的战争记忆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边疆生活的凄凉和无奈。
接下来的“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则透露出一种黯淡的未来,士兵们向往的临洮似乎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后面“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则回忆起过去的壮烈和意气风发,然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最后的沉重一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悲哀,黄尘与白骨交织,令人唏嘘不已。
整首诗在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边塞生活的艰辛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战争的反思,表现了士兵的悲惨命运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既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士兵的同情,也警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塞下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临洮”是指什么?
“水寒风似刀”中的“刀”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