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石

《山石》

时间: 2025-08-13 14:54:31

山石

诗句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鞿 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9 10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14:54:31

原文展示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鞿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白话文翻译

山石高耸,行走在其间小径微薄,黄昏时分到达寺庙,蝙蝠在空中飞翔。
走进堂中,坐在台阶上,刚下过雨,芭蕉的叶子大,栀子的果实丰腴。
僧人说古老的壁画佛像很好,以火光照亮所见的少之又少。
铺床整理席子,准备好羹饭,虽然简单也足以让我填饱肚子。
夜深静卧时百虫都已绝迹,清亮的月光从山岭升起,照入门扉。
天明独自离去没有道路,出入高低迷雾烟霭。
山红涧碧色彩纷呈,时不时见到松树和枣树都如十围那么壮观。
赤足走在涧石上,水声潺潺,风轻轻吹动衣衫。
人生如此自可乐,何必受束缚为他人所拘?
哎呀,我的同伴们,如何能到老而不再归来?

注释

  • 荦确:形容山石高而坚硬。
  • 行径微:行走的小道很窄。
  • 蝙蝠:夜行性动物,常在黄昏时飞出。
  • 僧言:僧人说。
  • 古壁佛画:古老墙壁上的佛教绘画。
  • 疏粝:粗糙的米饭。
  • 百虫绝:夜深时虫声全无。
  • 烟霏:烟雾弥漫。
  • 松枥:松树和枣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号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提倡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有思想内容。韩愈的诗词风格独树一帜,常以雄浑激昂、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山石》创作于唐代,正值韩愈心境逐渐孤独的时期。他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山寺的静谧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思。诗中反映了他对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石》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石的厚重、寺庙的宁静及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以“山石荦确行径微”开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高耸的山石与狭窄的小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黄昏时分蝙蝠的飞翔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诗人在新雨后的寺庙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体现出自然的丰饶与内心的满足。

在后面的描写中,韩愈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如“芭蕉叶大栀子肥”,渗透出一种生活的简单但却充实的乐趣。他对僧人的话语充满了思考,反映出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夜晚的宁静与清月的照耀,使得诗人内心的思绪得以沉淀,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最后,诗人以“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结束,表达了对人生自由的渴望,反对被世俗羁绊的态度,展现出韩愈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石荦确行径微:描写山石的高大与小路的狭窄,营造出一种厚重的自然景观。
  2. 黄昏到寺蝙蝠飞:描绘黄昏时分的寺庙,增添神秘气氛。
  3. 升堂坐阶新雨足:新雨后的清新感觉,表达诗人的愉悦。
  4. 芭蕉叶大栀子肥:细腻描写自然丰盈,体现对生活的满足。
  5. 僧言古壁佛画好:引出对佛教文化的思考,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6. 铺床拂席置羹饭:生活的简朴,但依然充满温暖。
  7. 夜深静卧百虫绝:夜晚的宁静,清幽自然的氛围。
  8. 清月出岭光入扉:景色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9. 天明独去无道路:表达孤独感与人生的未知。
  10. 山红涧碧纷烂漫:自然的美丽,色彩斑斓。
  11. 时见松枥皆十围:描写树木的壮观,体现自然的力量。
  12. 当流赤足踏涧石:体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气息。
  13. 水声激激风吹衣:生动的声音描写,增强现场感。
  14. 人生如此自可乐:对人生态度的总结,强调内心的乐趣。
  15. 岂必局束为人鞿:反对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
  16. 鞿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感慨人生的归属与追求,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红涧碧”,用色彩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对仗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水声激激”,赋予自然声音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石:象征坚韧与厚重,反映自然的伟大。
  • 蝙蝠:象征夜晚的神秘,增添诗的神秘感。
  • 清月:象征宁静与纯洁,反映内心的平和。
  • 羹饭:象征生活的简朴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石》是谁作的? A. 杜甫
    B. 韩愈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描写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花
    B. 山石、涧水、蝙蝠
    C. 沙漠
    D. 冰雪

  3.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中“鞿”字的意思是? A. 约束
    B. 自由
    C. 归宿
    D. 追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 《滕王阁序》王勃: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对比

  • 《山石》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但《山石》更加注重对生活的哲理,而《静夜思》则更为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集。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瓜步两绝 偶成 代送陈都大赴召 挽张雅州 挽秦国夫人 公归行送王显谟 袁季海别驾以所藏灵壁石诗轴见示为此篇 送崔子渊秘丞出守小益二首 王正卿何道夫和嘉字韵诗至数十道夫赠予数篇 富池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齿牙之猾 两点水的字 弓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矢棋 温馨 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先事虑事 渠冲 模棱两可 包含论的词语有哪些 盈箱满笥 梅龙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白字旁的字 讣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