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3:08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鞿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高耸,行走在其间小径微薄,黄昏时分到达寺庙,蝙蝠在空中飞翔。
走进堂中,坐在台阶上,刚下过雨,芭蕉的叶子大,栀子的果实丰腴。
僧人说古老的壁画佛像很好,以火光照亮所见的少之又少。
铺床整理席子,准备好羹饭,虽然简单也足以让我填饱肚子。
夜深静卧时百虫都已绝迹,清亮的月光从山岭升起,照入门扉。
天明独自离去没有道路,出入高低迷雾烟霭。
山红涧碧色彩纷呈,时不时见到松树和枣树都如十围那么壮观。
赤足走在涧石上,水声潺潺,风轻轻吹动衣衫。
人生如此自可乐,何必受束缚为他人所拘?
哎呀,我的同伴们,如何能到老而不再归来?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号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提倡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有思想内容。韩愈的诗词风格独树一帜,常以雄浑激昂、情感真挚著称。
《山石》创作于唐代,正值韩愈心境逐渐孤独的时期。他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山寺的静谧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束缚的反思。诗中反映了他对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向往。
《山石》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石的厚重、寺庙的宁静及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以“山石荦确行径微”开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高耸的山石与狭窄的小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黄昏时分蝙蝠的飞翔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诗人在新雨后的寺庙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体现出自然的丰饶与内心的满足。
在后面的描写中,韩愈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如“芭蕉叶大栀子肥”,渗透出一种生活的简单但却充实的乐趣。他对僧人的话语充满了思考,反映出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夜晚的宁静与清月的照耀,使得诗人内心的思绪得以沉淀,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最后,诗人以“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结束,表达了对人生自由的渴望,反对被世俗羁绊的态度,展现出韩愈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豁达。
《山石》是谁作的?
A. 杜甫
B. 韩愈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描写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花
B. 山石、涧水、蝙蝠
C. 沙漠
D. 冰雪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中“鞿”字的意思是?
A. 约束
B. 自由
C. 归宿
D. 追求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