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24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
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
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
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
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
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
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
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
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
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在这无河的天空中,细云如卷,清风拂过,月光如水波荡漾。沙滩平静,水面无声,影子也消失了,我与君子共享一杯酒,你应当唱歌。
然而你唱的歌声酸楚而苦涩,听不下去时,泪水纷纷如雨。洞庭湖连天,九疑山高耸,蛟龙出没,猩猩号叫。
十次生死未卜才来到官府,隐居生活如同藏匿逃亡。下床后怕蛇,吃药也害怕,海边潮湿的气息熏人,腥味和骚气扑鼻。
昨天在州前敲响大鼓,继位的皇帝登上夔皋。赦免书一天之内传遍万里,所有重罪都被免除,逃亡的人也被召回,清洗污垢,恢复朝班。
州里的家族抬高名声,抑制其他家族,坎轲只能迁移到边远的蛮地。低级官员不堪言说,难免沾染楚地的尘埃。
同辈中许多人都在走正道,天路幽深险峻,难以攀登。君子啊,暂且停下歌声听我歌,我的歌与你的歌有何不同。今年的月亮今夜格外明亮,人生的命运由天决定,而非他人。
有酒不饮又能奈何?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文风格豪放,常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时弊著称。韩愈的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此诗作于唐代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适逢传统节日,诗人以月为媒,抒发思乡之情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在当时,诗人可能身处贬谪之地,诗中透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及对友人的深情。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七言古诗,展现了韩愈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中秋夜的宁静和美丽,细腻的云彩、清风、月光,这些自然景象反衬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把酒与歌相结合,暗示着友情的深厚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诗人提到“君歌声酸辞且苦”,生动地描绘出朋友的歌声中透露出的苦涩与无奈,反映出人世间的艰难与悲伤。诗中对“洞庭连天九疑高”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险阻。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在“有酒不饮奈明何”中,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酒杯的敬意和友谊的温暖依然是人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愈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全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丽景象,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反映出深厚的友情与人生态度。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是:
“有酒不饮奈明何”这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描绘相似主题时所展现出来的独特情感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