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46
白发萧萧老空谷,人叹厄穷心自足。
东郊晓射堕锦雉,北崦春耕叱黄犊。
区区世事何足论,未死断知常闭门。
关河好在万里路,理乱不至三家村。
夜分灯暗月入户,赋诗肯道儒冠误。
饥鹰劲翮高有声,横截陂湖正南去。
白发苍苍的我,独自坐在空旷的山谷里,看到人们感叹生活的困苦,而我内心却感到满足。
清晨的阳光洒在东郊,金色的雉鸟在地上飞落;北边的山丘上,春耕时节,牛犊在叫唤。
世间琐事何必多加争论,纵然未死我也知道要常常闭门不出。
关河美在那万里路,纷乱的事物不必在三家村中纠缠。
夜深了,灯光暗淡,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赋诗时我真心觉得儒生的身份令人误解。
饥饿的鹰展翅高飞,发出响亮的叫声,正朝着南方的湖泊飞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类似于古代隐士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悲壮著称,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挫折,尤其对国事的忧虑,常常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落、外有金、蒙古等敌国侵扰的历史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个人理想的坚守。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半读书的情景,表达了陆游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提到白发和空谷,既展示了诗人年迈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自足。诗人在面对外界的困苦时,选择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春天的农耕图景,与前面孤独的情景形成对比,显示出生活的多彩与希望。然后,诗人表达出对世事的冷漠,认为那些琐碎的纷争并不值得一提,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理想。
夜分灯暗,诗人意识到即便在这样宁静的时刻,自己的身份仍旧被外界误解,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反思。最后,他用鹰的意象,突显了内心的渴望与追求,象征着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寻,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的独立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自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发萧萧”描绘了什么样的状态?
A) 年轻的活力
B) 年老的孤独
C) 繁华的城市
诗中提到“东郊晓射堕锦雉”,这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场景?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诗人对于世俗琐事的态度是?
A) 非常关心
B) 超然冷漠
C) 感到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基调上有些相似,都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但陆游更加内敛,注重内心的平和;李白则更为豪放,追求洒脱的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