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59:59
经火山
岑参 〔唐代〕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这首诗描绘了火山的壮观景象,作者在严冬时节首次见到火山,火山矗立在蒲昌的东边,赤色的火焰烧灼着云层,热气蒸腾使天空充满了炎热。不知道阴阳之气和炭火为何在这里如此炽烈。作者在寒冷的冬季到来,山下却刮着热风,行人和马都满身汗水,谁能知道这自然的造化之工呢?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汀洲,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出生于河西走廊。他在边疆服役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风光和边塞生活的诗歌,风格豪放,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岑参任职边疆期间,目的是通过对火山壮观景象的描绘,反映自然的奇妙和造化的力量,同时表达了身处严冬时节的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感慨。
《经火山》是一首充满视觉和感官冲击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火山的壮丽景象。诗人在严冬的背景下首次见到火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震撼。尤其是“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火山喷发时的火焰与热气,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种热烈的场景中。诗的后半部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思考,尤其是“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表达了对火山内部运行机制的无知与敬畏,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充满力量,画面感极强,既有视觉的冲击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赤焰烧虏云”形象地表现了火焰的强烈和对云的影响;“炎氛蒸塞空”则利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气候以动感,增强了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强调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思考,展现出一种哲理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火山”位于哪个方向?
A. 西
B. 东
C. 南
D. 北
诗人描述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A. 寒冷
B. 炎热
C. 潮湿
D. 干燥
“孰知造化工”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无知与敬畏
B. 对人类的自信
C. 对科技的赞美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