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08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作者: 王寂〔元代〕
秋后亭皋木叶稀,
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
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
荒却溪南旧钓矶。
秋天过后,亭边的树木叶子稀疏,
霜降之前,关塞的雁阵开始南飞。
清晨的云散去,山腰显得瘦削,
昨夜的雨水使水面显得丰腴。
我已经老去,早已忘却世俗的纷扰,
沙鸥在我面前相对而立,毫不惊飞。
柳溪边的父老应该怜惜我,
我已经荒废了溪南的旧钓矶。
王寂,元代诗人,字子安,号静斋,后人称为"王静斋"。他生于元代中期,少有名声,性情淡泊,喜好吟咏。王寂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这首词作于王寂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描绘了秋冬交替的自然景象,体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是一首充满秋意和人生哲思的词作。词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便用“秋后亭皋木叶稀”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景,紧接着“霜前关塞雁南归”则传达出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迁徙,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触。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词人描绘了晨雾散去后山的轮廓,配合“宿雨来时水面肥”,形成一种对比,展现出秋雨后的丰盈与宁静。随着词意的深入,词人感慨自己已老,逐渐忘却了世俗的纷扰,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尤其是“沙鸥相对不惊飞”,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两句“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则是抒发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词人似乎在自问,昔日的钓鱼时光已成过去,岁月的流逝让他感到孤独与荒凉。整首词中,王寂以自然景物为依托,融入个人情感,形成了深邃而富有韵味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木叶稀”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词人对自己人生的态度是?
A) 忧虑
B) 超然
C) 愤怒
D) 快乐
“沙鸥相对不惊飞”中,沙鸥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宁静
C) 忙碌
D) 追求
王寂的《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与杜甫的《秋夕》均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但王寂侧重于个人的宁静与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