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1:41
竹院初过雨,无风气自凉。
虫声疑在野,月色忽周堂。
境静由神会,心闲与物忘。
数杯微醉后,清露洒衣裳。
初夏的雨刚刚过,竹院里没有风却已感到凉爽。
虫鸣声仿佛在野外,月光忽然照进了堂屋。
环境的宁静让人心神相会,心情悠闲使我忘却了世间万物。
几杯微醉之后,清晨的露水洒落在衣裳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虫声”和“月色”常见于古诗中,象征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书諴,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夜,反映了作者在竹院中度过的宁静夏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繁忙生活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灌读草堂夏夜》是一首描绘夏夜宁静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院雨后的清新和虫鸣的和谐,月光洒落的情景十分优美。全诗的意境清新雅致,作者借助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闲适与宁静。
开篇“竹院初过雨,无风气自凉”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雨后清新的环境,感受到自然的洗礼。接着“虫声疑在野,月色忽周堂”则是对夏夜氛围的进一步渲染,虫鸣声和月光的交汇,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后两句“境静由神会,心闲与物忘”更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强调了在宁静环境中,心灵的放松与对外界的忘却。最后一句“数杯微醉后,清露洒衣裳”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微醉状态下,融入自然的感受,清晨的露水更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令人陶醉。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内心宁静的主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环境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虫声疑在野”中的“疑”字意思是?
A. 确定
B. 怀疑
C. 似乎
D. 不知道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的“清露”是指什么?
A. 雨水
B. 露水
C. 河水
D. 泪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灌读草堂夏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静夜思》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而《灌读草堂夏夜》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皆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思考。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灌读草堂夏夜》的诗意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