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29
《次蒲庵长老韵(二首)》
—— 乌斯道 〔明代〕
一刖老禅三载余,每怀溪上笑谈初。
春山细雨沾乌帽,晴日闲华堕碧疏。
九日登高曾有约,二王小楷未能书。
至今不到天香室,深愧埃尘少涤除。
矫首令人感慨深,浮云蔽日阁曾阴。
六时花散金银刹,千里尘飞剑戟林。
经罢看山长独坐,定回倚石自微吟。
绝怜松下清泠水,好与人间洗渴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意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首联提到自己在老禅师旁边修行三年,常常怀念与师傅在溪边谈笑的情景。接着描绘了春天细雨轻轻落在黑色的帽子上,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花瓣轻轻落下,映衬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作者回忆起曾与友人约定在重阳节登高,虽然二王的书法未能练就,但心中却充满感慨。至今仍未能到达天香室,他对自己未能清理内心尘埃感到深深的羞愧。
后半部分,作者感慨万千,浮云遮蔽了阳光,曾经在阁楼上感到阴郁。花瓣在六时飘散,金银的寺庙在远处,千里之外尘土飞扬,宛如剑戟般的林木。在修行结束后,他独自坐在山中,倚着石头轻声吟唱。最后,他对松树下清澈的流水充满了怜惜,希望能够洗净人间的烦恼和渴望。
乌斯道,明代诗人,常以禅宗思想为主题,作品中融入自然景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诗创作于乌斯道对禅宗的深入思考与追求之际,表达了他在自然与精神世界中寻求和谐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在修行与自然之间的细腻关系。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有对生命、时间、友情与自我内心的反思。首联通过老禅师的形象,引出作者对过去的怀念,显示出禅修的孤独与深刻。接着,春山细雨与晴日的对比,传达了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阴云、尘埃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迷茫和对灵魂净化的渴望。最后,松下清泠水的意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具有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自我心灵的探讨。
全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内心感受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展现出禅宗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诗中提到的“九日登高”是哪一天的习俗?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至今不到天香室”中的“天香室”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友情
B. 理想的境地
C. 书法的追求
D. 自然的美丽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净化
C. 友谊的重要性
D.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比,乌斯道的诗歌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在诗中表现出更多的对友谊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但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