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13
蝍蛆素甘带,鸱鸮喜餐鼠。
蛇长即吞象,猬小能制虎。
鹰鹯与鹥鹅,生同被毛羽。
胡不念同类,搏击苦相侮。
鸳鸯好文彩,畴能怜爱汝。
蝍蛆(蝇蛆)吃得很甜,鸱鸮(猫头鹰)却乐于捕食老鼠。
长蛇能吞下大象,小刺猬却能对抗老虎。
鹰、鹯(猎鹰)和鹥鹅,都是同样的羽毛。
为何不想着同类,互相争斗,互相侮辱?
鸳鸯(一种水鸟)以美丽的羽毛著称,怎能不怜爱你呢?
作者介绍:乌斯道,明代诗人,少有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见称。其作品常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和谐共处。
创作背景:这首诗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写成,反映了诗人对生存竞争的思考,对同类相残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此诗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借以反映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表现了对生命、对同类的深刻思考。诗中用多种动物的特征和行为作为比喻,揭示了在强者与弱者之间的生存法则,以及同类相残的无奈。
首联用蝍蛆与鸱鸮的对比,突显了自然界中弱者的无辜与强者的残酷,接着通过蛇与象、猬与虎的对比,表现出在不同层次的生物中,弱者也能在特定情况下反抗强者,传达出一种对抗不公的精神。然后,诗人通过鹰鹯与鹥鹅的并列,强调了生物之间的联系与共同性,借此引出对人类社会的反思,质疑人们为何不珍视与同类之间的关系,而是选择互相残杀。
最后,鸳鸯作为美的象征,既是对爱情的渴望,也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谐。整首诗既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又深含哲理,激发读者对生命、同类及社会关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呼吁珍惜同类,反对互相争斗,弘扬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蝍蛆”指的是哪种生物?
A. 蝇的幼虫
B. 蛇
C. 猫头鹰
答案:A
“胡不念同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同类的珍惜
B. 对弱者的同情
C. 对强者的羡慕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