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48:45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作者: 晏殊 〔宋代〕
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
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
烂醉花间应有数。
燕子和鸿雁飞走后,黄莺也归去了。
细细算来,浮生有多少千般绪思。
春梦长久又有多少时光,
如同秋云飘散无处可寻。
听到琴声,解下佩饰,与神仙般的伴侣相约。
即使挽断罗衣也无法留住她。
劝君不要做那独自清醒的人,
在花间酩酊大醉应是有几分乐趣。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晏殊在词坛上与李清照、周邦彦等人并列。
创作背景: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们常常感到生活的压力与无奈,因此诗中流露出一种恬淡和对美好瞬间的享受。
晏殊的《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感伤的词作。诗中通过对燕子、鸿雁和黄莺的描绘,传达了春去秋来的无常感。开头的“燕鸿过后莺归去”便为整首词奠定了思绪流转的基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细算浮生千万绪”,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人生复杂情感的细致剖析,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惑与思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诗人在这里通过春梦和秋云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失落。春梦的美好与秋云的飘散形成鲜明的对照,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惆怅。而后“闻琴解佩神仙侣”的描绘,则引入了友人或恋人的欢聚,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最后两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更是直接劝诫对方要享受生活,沉醉于美好的瞬间,而不是孤独地清醒。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鸟儿归去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生活的态度。诗人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应忘记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燕鸿”主要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来临
C. 生活的烦恼
D. 人生的无常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劝诫朋友“莫作独醒人”的意思是什么?
A. 要独处
B. 要享受当下
C. 要努力工作
D. 要寻找恋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晏殊的《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