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祖席离歌

《踏莎行·祖席离歌》

时间: 2025-05-06 20:19:44

诗句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44

原文展示:

踏莎行·祖席离歌
作者:晏殊 〔宋代〕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
天涯地角寻思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和对往事的怀念。开头提到离席时的歌声,伴随着长亭的告别宴,香气已经隔断,但仍让人回忆起昔日情景。居住的人骑着马在林间嘶鸣,行人则划着船在波浪上远去。高楼的目光渐渐失去,而画阁的灵魂也随之消散。夕阳斜照,只能送走远方的平静水面。无尽的离愁在心头萦绕,仿佛在天涯海角都在思念。


注释:

  • 祖席离歌:离别时的歌声,祖席指的是宴席或聚会。
  • 香尘:指宴席上的香气,尘是指气味。
  • 匹马:单独骑马,形容孤独。
  • 依波转:依靠波浪的摇曳而行,形容行人的离去。
  • 画阁魂消:画阁指精美的楼阁,魂消则是失去生气。
  • 斜阳:傍晚的太阳,常用来象征离别、伤感。
  • 离愁:离别的愁苦,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2年-1055年),字叔原,号小山,宋代著名的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新婉约,与李煜、欧阳修并称。晏殊在政治上曾任宰相,但因其词作而被后世所铭记。

创作背景
《踏莎行·祖席离歌》创作于晏殊的晚年时期,正值北宋政治动荡之际,个人生活中的离别与思念交织,影响了他的创作。这首词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祖席离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和对往事的怀念。词的开头通过“祖席离歌”和“长亭别宴”,立即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宴席上的欢乐与即将到来的离愁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香尘已隔犹回面”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令人心生怅惘。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晏殊巧妙地运用了“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两句,展现了离别时的孤寂景象。居住在此地的人一骑马,行人则随波逐流,形成了一种生与死、聚与散的对比,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离愁无尽,思念无边,给人一种愁苦而又美丽的感觉,令人深思。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孤独与无奈,具有普遍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离席之际吟唱的离别歌声,长亭边的告别宴会。
  2. 香尘已隔犹回面:香气虽已隔离,仍让人回忆起当时情景。
  3. 居人匹马映林嘶:独自骑马的人在林中嘶鸣,显得孤独。
  4. 行人去棹依波转:离去的行者在水面上划船,随着波浪而转动。
  5.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精致的楼阁仿佛失去生气,高楼的视野也被遮断。
  6. 斜阳只送平波远:夕阳只能送走那远处平静的水面。
  7. 无穷无尽是离愁:离别的愁苦是无穷无尽的。
  8. 天涯地角寻思遍:在天涯海角都在思念,表达了思念的无处不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高楼的目断与画阁的魂消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增强了离愁的深度。
  • 对仗:如“居人匹马”和“行人去棹”,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离别的愁苦与怀念展开,表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依恋,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祖席:聚会的场所,象征团圆与欢乐。
  2. 长亭:离别的地方,象征孤独与别离。
  3. 香尘:宴席的气味,象征往昔的美好回忆。
  4. 画阁:精美的楼阁,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5. 斜阳:夕阳,象征离别与伤感。
  6. 离愁:离别带来的愁苦,贯穿全诗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晏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长亭别宴”意指____
    答案:离别的宴席

  3.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快乐的。
    A. 对
    B. 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涉及对时间流逝与相聚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晏殊 vs. 李煜:晏殊的《踏莎行》与李煜的《虞美人》均表现离愁,但晏殊更侧重自然景象与情感交织,李煜则更倾向于直抒胸臆的哀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晏殊词集》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晏殊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百字令·己未除夕 百字令 柳墅感旧,用稼轩韵 百字令 指中庵性命次序 百字令 其二 再用白石老仙韵,答臞盦前辈。秋风乍起,江上鲈肥,倚镫歌之,不啻赓招隐矣 百字令 和纫兰春夜闻雁 百字令 其一 题宗梅岑东原草堂 百字令 石门,是胡节悯乡居路 百字令1924 百字令 其二 题邵蓉江先生诗集 百字令 丁酉清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彐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计日程功 知命不忧 陈刍 盐碱地 饮水忘源 双璧 不平而鸣 山谷臣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包含侨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泉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暗牖空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