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峡州楚塞楼

《峡州楚塞楼》

时间: 2025-05-05 20:50:20

诗句

东南上流蜀之门,领略形胜斯楼存。

岷峨之西江发源,势如建瓴注平原。

出门顿息波涛喧,五溪七泽相吐吞。

蜿蜒纡余带城垣,山亦却立且踞蹲。

排青叠翠来庭轩,座隅仿佛闻清猿。

我来新律当正元,天地清夷日晏温。

主人延客开清樽,酒酣疏襟忽孤骞。

北望两京手可扪,感时抚事销客魂。

比闻狂酋如封豚,灰飞烟灭华夷分。

赤县神州宜细论,翠华几时驱育贲,归挽天河洗乾坤。

愿见从来中国尊,老夫日拭双瞳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0:20

原文展示

《峡州楚塞楼》
作者:冯时行 〔宋代〕

东南上流蜀之门,
领略形胜斯楼存。
岷峨之西江发源,
势如建瓴注平原。
出门顿息波涛喧,
五溪七泽相吐吞。
蜿蜒纡余带城垣,
山亦却立且踞蹲。
排青叠翠来庭轩,
座隅仿佛闻清猿。
我来新律当正元,
天地清夷日晏温。
主人延客开清樽,
酒酣疏襟忽孤骞。
北望两京手可扪,
感时抚事销客魂。
比闻狂酋如封豚,
灰飞烟灭华夷分。
赤县神州宜细论,
翠华几时驱育贲,
归挽天河洗乾坤。
愿见从来中国尊,
老夫日拭双瞳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的一处风景名胜——楚塞楼,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提到东南的蜀地之门,展示了楚塞楼的美丽与险峻的地理位置;接着描绘了岷山与江水交汇的壮观景象,水势如同倾斜的瓢一样注入平原,给人以震撼。诗人走出楼外,感受到波涛的喧闹,五溪七泽如同吐吞着江水,形成了蜿蜒的水道与城市的环绕。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景观,青翠的山峦与清冷的猿鸣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宁静。

诗人提到自己在正元年间,天地间的清明与温暖令人陶醉,主人邀请宾客共饮美酒,心境也因此变得开阔。北望两京,仿佛触手可及,感时抚事让诗人的思绪飞扬。最后,诗人感慨历史,提到狂妄的酋长如同封豚般一触即溃,国家的命运令人深思。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希望能看到中国的尊严与光荣,诗人则在此时感到双眼昏暗,渴望清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蜀之门:指蜀地的入口,形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势如建瓴:比喻水势如同倾斜的瓢,形容水流的猛烈。
  • 顿息:突然停下来,暂时休息。
  • 疏襟:指心境宽广,胸怀坦荡。
  • 华夷分:指华夏与夷族的分离,暗指历史上的民族冲突。
  • 赤县神州:指中国,赤县意为广袤的土地。
  • 翠华:指美好的事物或气象,常用来形容山川的美丽。

典故解析

  • 楚塞楼:位于四川,是著名的观景地,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诗篇。
  • 狂酋如封豚:可能指历史上某些权臣或外族统治者的陋习与短视,最终导致覆灭。
  • 天河洗乾坤:指希望能洗净国家的污垢,恢复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华,号如皋,宋代诗人和词人,擅长古诗与词,风格清新。其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民族危机与外族入侵之际,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峡州楚塞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相结合的诗。诗人在楚塞楼所见的壮阔景象与澎湃江水,勾勒出蜀地的形胜之美。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开头部分通过对蜀地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领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转向对历史的感慨,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特别是“比闻狂酋如封豚,灰飞烟灭华夷分”一联,揭示了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警醒。最后,表达了对中国未来的期待,显示了诗人渴望恢复国家荣耀的情感。

整首诗在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伟大,既有对眼前美景的陶醉,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南上流蜀之门:描绘地理位置,强调蜀地的美丽与重要性。
  • 领略形胜斯楼存:意指楚塞楼的风景秀丽,是游人所向往的地方。
  • 岷峨之西江发源:指岷山和江水的关系,展现自然的壮美。
  • 势如建瓴注平原:水流的猛烈与平原的对比,形成鲜明的画面感。
  • 出门顿息波涛喧:诗人走出楼外,暂时停下来,感受自然的声音。
  • 五溪七泽相吐吞:描绘蜀地的水系,形象生动。
  • 蜿蜒纡余带城垣:形容水流蜿蜒,城市环绕其间。
  • 山亦却立且踞蹲:山峦巍峨,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
  • 排青叠翠来庭轩:青山绿水映衬着庭院,典雅而宁静。
  • 座隅仿佛闻清猿:远处传来猿鸣,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 我来新律当正元:诗人自述来到此地,感受到新的时代气息。
  • 天地清夷日晏温:天地间的清明与温暖,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主人延客开清樽:主人款待客人,展现了人际的温情。
  • 酒酣疏襟忽孤骞:醉酒之后,诗人的心境变得开阔。
  • 北望两京手可扪:诗人仰望北方,感受到两京的亲近。
  • 感时抚事销客魂:感慨时事,触动了诗人的心灵。
  • 比闻狂酋如封豚:对历史的感慨,描写权势的短暂。
  • 灰飞烟灭华夷分:华夏与夷族的对立,暗示历史的悲剧。
  • 赤县神州宜细论:提及国家的未来,渴望深思。
  • 翠华几时驱育贲: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寄托了诗人的愿望。
  • 归挽天河洗乾坤:希望能洗净国家的污垢。
  • 愿见从来中国尊:渴望看到国家的光荣与复兴。
  • 老夫日拭双瞳昏:诗人感到眼睛昏暗,隐喻内心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势比喻为“建瓴”,生动形象。
  • 对仗:如“蜿蜒纡余带城垣,山亦却立且踞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山与水仿佛也在对话,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感慨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期待。诗人与自然相融,展现了人与土地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揭示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地:象征着美丽与险峻的山水。
  • 江水:代表着力量与生命。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象征着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
  • 猿鸣: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地是什么地方?
    A. 四川
    B. 河南
    C. 河北

  2. “势如建瓴”是比喻什么?
    A. 风
    B. 水流
    C. 山脉

  3. 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看法是什么?
    A. 悲观
    B. 乐观
    C. 不确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高山的雄伟与壮丽。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登高》vs《峡州楚塞楼》: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观,但《登高》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忧伤与感慨,而《峡州楚塞楼》则融合了对美景的赞美与对未来的希望。
  • 《望岳》vs《峡州楚塞楼》:两者均有对山水的描写,但《望岳》更注重于山的巍峨与壮丽,而《峡州楚塞楼》则着重于水的流动与城市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心事 香林洞 闲中 夏昼 夏中即事 夏中即事 夏日遣怀 夏晨偶作 喜雨上别大参 溪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殳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矜名妒能 万物不能移 扶摇直上 門字旁的字 柳娇花媚 包含技的词语有哪些 豺狼成性 翻箱倒柜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又字旁的字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交谪 尸字头的字 三觉侍郎 空空洞洞 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