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7:36
僧有悟策者见予於珞碛江上诵程子山孙季辰李
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万里。
天公大力谁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与月明作两,真月本在青天上。
虽云佛说我别说,恐入众生颠倒想。
少城城隈佛宫阙,客娥水月僧饶舌。
三峡水寒梅花时,起予对月赓此诗。
全诗翻译
天上的明月和大地流淌的水,水中月亮的距离有八万里。
天公的力量有多大,谁能改变呢?月亮在水中,天像是它的底。
我的心和明月是两相对立,真正的月亮是高悬于青天之上的。
虽然佛说过,我却不这样说,恐怕会让众生产生颠倒的想法。
少城的城边有佛宫的阙楼,水边的女子和月亮的倒影让僧人多话。
在三峡水寒梅花盛开的时节,我对着明月吟唱这首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天行明月”和“地行水”可以看作是自然界的对比,反映了宇宙的广阔和空间的距离。提到佛教思想,反映了诗人在哲学上的探讨。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真,号澄江,南宋时期诗人,擅长诗词,常以自然景物和哲理思考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冯时行游历之际,借此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思考和对佛教哲理的反思。诗人在江边吟咏,心生感慨,故作此诗。
此诗通过对天月与水的描写,展现了宇宙的宏伟与自然的和谐。开篇便用“天行明月地行水”将自然界的两个重要元素并列,既有对比又有融合。接下来的“水月相去八万里”则强调了水月之间的距离,暗示了人心与真理的距离。诗人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孤独。
“天公大力谁能移”一句,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而“月在水中天作底”则表现了对存在本质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月亮高悬于青天之上,而不是水中倒影,这一比喻深刻地揭示了真相与表象之间的差异。
诗的后半部分涉及佛教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个人见解的矛盾,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探索。最后,作者在梅花时节的背景中写下此诗,更显得清冷而孤寂,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真理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宇宙的探索与自我内心世界的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月相去八万里”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水和月的距离
B. 人心与真理的距离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天公大力谁能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自然力量的无能为力
B. 人的渺小
C. 宗教信仰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少城城隈佛宫阙”是指什么?
A. 佛教的建筑
B. 诗人的家乡
C. 自然风景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冯时行的这首诗更注重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冯时行通过自然景物反思人心与真理的关系,展现出更深的哲学层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