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5:04
原文展示: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白话文翻译:
阮籍在广武山吟唱,杜甫在吹台上作诗。
他们的高尚情感激荡人心,前人后人皆感惋惜。
江左的命运多舛,铜驼已化为飞灰。
二十四桥上月光如水,今天的楚囚也回到了这里。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期的抗元诗人、政治家。他以忠义之情和坚定的民族精神著称,尤其在国破家亡之际,创作了大量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
创作背景:
《望扬州》写于南宋时期,作者身处国破之时,心系故土,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体现了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望扬州》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情怀的诗。开篇提到阮籍和杜甫,两位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表达了对他们高尚情感的敬仰。此处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也暗示了文人对历史的责任感。接下来的“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则是对江左地区命运的感慨,铜驼的消逝象征着繁华的消亡,令人心痛。最后的“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结合,月光照耀下的二十四桥,承载着无数的往事与思念,楚囚的到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悲剧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的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阮籍在广武山吟咏,杜甫在吹台作诗,展现了历史上文人之间的相互传承与影响。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文人高昂的情感激发了后人的感慨与哀伤,表明了文人精神的传承与共鸣。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江左地区的命运多变,昔日的繁华化为乌有,铜驼象征着过往的辉煌已经消失不见。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诗人在月光下追忆往昔,楚囚的出现象征着历史的悲剧与无奈,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现实困境的感慨,表达了文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阮籍和杜甫分别在什么地方吟咏?
“铜驼化飞灰”中的“铜驼”象征什么?
“二十四桥月”指的是哪个地方的著名景点?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